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明清同期白银,在北京、伦敦、巴黎都能买到什么?

电影和小说总有这样的情节——皇帝端坐在皇座上,对下面的大臣说,某某爱卿,你是有功之臣,赏白银十万两……当然,这种场面多是后人演绎。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十万两白银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另外,使用白银作为社会上通用货币的,从明朝才开始,在此之前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赏赐。

明清同期白银,在北京、伦敦、巴黎都能买到什么?

影视剧中赏赐十万两白银。来源/电视剧《双龙传》截图

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在美洲发现大量黄金和白银,在全球贸易的推动下,相当一部分白银进入到中国市场。同一时期,日本银矿的白银也流入了世界市场。在白银逐渐成为硬通货后,同时期的中国与欧洲,其购买力都是怎样的呢?

白银大量涌入欧洲与中国

对中国来说,白银从来都是稀缺物。在明以前,中国的硬通货基本是铜钱。盛唐时期,由于金银十分稀缺,贵妇的装饰品还都以铜为主。同一时期的欧洲也差不多,一样是稀罕之物。以英国为例,在诺曼征服时期,全国的货币总量不过4万磅。随着技术进步和银矿的开采,地理大发现之前的白银数量有所提升,逐渐有了成为货币的可能。

13世纪,白银开采量激增,世界白银总量已经开始飞速上升。随着西欧德意志地区的银矿被大量开采,白银的产量越来越大,逐渐开始成为交易物。1202年,由威尼斯承接的给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运输任务中,十字军一共付给威尼斯51000马克白银。按当时的比例算,1马克约等于三分之二磅白银,一磅白银约等于454克。按同时期中国的计量单位,一两等于37.30克来计算,这笔白银折合约为41万两。

虽然白银开始在西方流通,但其真正成为世界货币的起点,还要到公元1544年以后。这一年,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的玻利维亚波托西(City of Potosí),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银矿山。他们很快开始了大量地开采白银,在1556-1650年约100年的时间里,波托西银矿共产出2750281公斤的白银,换算中国单位约7400万两左右。

明清同期白银,在北京、伦敦、巴黎都能买到什么?

传入中国的西班牙银元。来源/舟山博物馆

大量白银的流入,很快引起了大规模通货膨胀,史称“价格革命”。事实上,“价格革命”并非坏事。长期贵金属不足,严重限制了人类经济的发展。整个中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贵金属的开采量捉襟见肘,所以在漫长人类社会发展中,通货紧缩的时间很长。“价格革命”之后就不一样了,据统计,16-18世纪,约有10万吨以上的白银被开采出来并流入欧洲。随着大量白银的涌入,西方资本主义悄然兴起,新世界大门随之慢慢打开。

几乎同一时间,日本也发现了大量银矿。据相关统计,从1560年到1600年左右,日本和葡萄牙的商人通过海上贸易渠道,将大量白银出口到中国,每年出口的白银重量从33750公斤到48750公斤不等。在往来贸易中,作为生产国的中国获得大量白银,仅仅是明朝晚期的“隆庆开关”就让约3.53亿两的白银流入中国。此时,白银成为能对东西方购买力进行比对的参照物,后人可以一窥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

16世纪:中国的白银更值钱以宋代为背景的《水浒传》里,就有大量关于白银的描写,比如吴用为了智取生辰纲,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吴用取出一两银子付与阮小七,问主人家沽了一瓮酒,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鸡。阮小二道:“我的酒钱一发还你。”店主人道:“最好,最好。”按照这里描述,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可以买“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鸡,一瓶酒”,还有剩余。剩余部分是多少呢?按书中描写:“十斤牛肉,加上四盘菜蔬,一瓶酒。”也就是说,在《水浒传》的年代,一两银子的实际购买力是吃一席“三十斤牛肉,两只鸡,两桶酒,四盘菜蔬”的豪华大餐。

按《水浒传》成书时间算,大约在明嘉靖年间(约1522-1566),中国的一两银子可挺值钱的。同一时期,另一部小说《金瓶梅》里的描写更细致一些:西门庆想办几桌喜宴,给了手下来兴儿总计四两银子去置办。这四两银子总共买了一口猪、一口羊、五六坛金华酒,还有鸡鸭案酒、香烛等物。可见这四两银子能买不少东西。

明清同期白银,在北京、伦敦、巴黎都能买到什么?

影视剧中,仗义疏财的宋江。来源/电视剧新版《水浒》截图

不过,明朝白银购买力的变化很大。据历史学者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一书中计算,在14世纪后半叶,1公斤白银约可换58石的大米,到了17世纪前半叶就只能换31石大米了。据此按嘉靖年间统计,大约可换90石左右的大米。

与中国一样,欧洲人在16世纪开始大量使用白银,此时欧洲的白银消费能力怎么样呢?以15-17世纪的欧洲消费能力来看,当时受欧洲“价格革命”的影响,物价涨幅是惊人的。英国地区,总价格指数就上涨了6倍。比如在英国埃塞克斯地区,一夸特(12.7公斤)小麦在1543年不到10先令,等到1557年已经涨到32先令。如果折算中国汇率,相当于1两银子在1557年的英国买十多公斤小麦,而同样的银子在中国则可以买100多公斤大米。可见如果以银本位计算,单从粮食价格上比较,中国白银购买力是欧洲的10倍。

随着白银的不断涌入,中国的通货膨胀不可避免。这一过程被17世纪的小冰期打断,当时全球粮食减产和各种天灾人祸不断,中国这边明朝灭亡、清朝建立,欧洲则打了三十年战争,中欧地区成一片焦土。

到了清朝时期,中国的白银已经占了世界一半之多,西方则开始了工业化。

帝国主义时代的价格

经历过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实力大增。19世纪,清朝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在战争、赔款和关税压制下,东西方的白银购买力发生了新的变化。到了清末,赔款和贸易逆差造成大量白银外流。与优势一方的欧洲国家比较,白银的消费能力又是如何呢?

明清同期白银,在北京、伦敦、巴黎都能买到什么?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照片。

单只《南京条约》一项,清政府就赔出2100万银元。

来源/中国近代影像资料库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的年财政收入大约在9000万两白银左右。法国政府则有30亿法郎,折合白银约4.5亿两。英国政府的收入大约折合白银4.5亿两左右。此时,东西方之间的各种交流频繁,物价方面可以比较的地方很多。

历史学者张仲礼所著的《中国绅士的收入》一书认为,晚清一两白银的实际购买力,折合人民币在2000-3000元。1872年,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在他的小说《80天环绕地球》里,主人公福格与他人打的赌是,他要在80天之内,环绕地球一周,赌注就是他的一半家产,即2万英镑。消息传出,整个伦敦都轰动了,甚至在股票市场上出现了福格股票。为什么如此轰动呢?因为按照当时的市值,1英镑对应7.32克黄金。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福格所在的1872年,1英镑约为现在2600多元人民币。福格把几千万的巨款当成一笔赌注。他在一路的冒险中,又花掉了19000英镑的路费,折合今天大概是5000多万。以当时汇率,1英镑约等于5两左右的白银,福格相当于揣了10万两银子上路。

《80天环绕地球》只是小说,我们还是看看当时普通人家的收入。晚清一个五口之家在北京过上温饱生活,至少需要每年50两银子的收入。如果要达到小康级别的水平,则起码要300两以上的年收入。这还是本地人、不存在房租的状态。当时,北京一个普通四合院,年租在30-70两之间。根据日本僧人小栗栖香顶1873年的记录,他在北京买1市斤的米,用了25文钱,买了一床十斤重的棉被,加上加工的钱花了将近3两银子。一件上好的羊皮袄则花费了21两白银。

当然,北京城里的底层百姓不可能过这样的生活,一个普通士兵一年大概有20多两银子收入;普通佣人一般年薪在10两银子左右;贩夫走卒的收入跟普通士兵能略好一些,大概30-40两。

明清同期白银,在北京、伦敦、巴黎都能买到什么?

清代漳州军饷的银币。

来源/中国近代影像资料库

伦敦、巴黎,消费好贵

19世纪后期是欧洲的鼎盛时期,但普通百姓的日子也挺艰难。英国作家狄更斯的著名小说《雾都孤儿》里,英国农民一年收入不过十几英镑(约60两白银)。当时,属于高收入技术人员的纺织工厂工人,在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条件下,一年的工资是20-30英磅,折合中国银两是100两左右。总体上看,这个时期大部分英国人的收入在60英镑以下,包括士兵、警察,还有基层公务员,年收入不过40-50英镑。英国的生活成本很高。据统计,一个五口之家想在伦敦以最低标准生存,每年至少需要56英镑。在英国首都伦敦生活一年,起码得280两银子。从这一点上看,在北京的生活成本要比伦敦低许多的。

明清同期白银,在北京、伦敦、巴黎都能买到什么?

来源/电影《雾都孤儿》剧照

跟北京一样,刚才说的还是不考虑房租的情况下。在伦敦,便宜一点的房租一年要20多英镑,贵的地段房租高达一年200英镑以上。当然,如果想在伦敦这种地方过得好一点,200英镑以上的年收入是先决条件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另一个大城市巴黎,一个五口之家要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至少需要1248法郎。按照1英镑=25.2法郎换算,基本上是50英镑左右,大概是250两白银。巴黎的生活成本要比伦敦稍低一些,但还是远高于北京。这一点可以从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书中获得佐证,比如《驴皮记》里的瓦朗坦,他给自己定下的生存目标是每天只花1法郎,结果搞得生不如死。巴尔扎克另一部作品《幻灭》里的人物吕班泼雷就更倒霉了,来自乡下的他,原以为带上50法郎“巨款”就能在巴黎好好生活一段时间。结果去了一个好一点的饭店,

这笔够他在乡下用一个月的钱,竟全部花光了。

明清同期白银,在北京、伦敦、巴黎都能买到什么?

巴尔扎克。来源/维基百科

白银,在比较中国和欧洲普通人生活水平、消费状况方面,确实是个不错的工具。但东西方处于不同文化圈,购买力上只能作为参考。由于不同时期的不同社会情况,白银的实际购买力很容易产生“过山车”般的变化。尤其是“价格革命”前后,飞涨的物价打乱了以往的价格体系,再加上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让以往的简单价格比对失去了参考价值。所以,回顾白银作为货币的四百年历史时,我们只能感叹,一块普通的白银,能影响整个人类的历史。

参考文献:

邵义著.过去的钱值多少钱细读19世纪北京人、巴黎人、伦敦人的经济生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2.

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04.

Henry   Thomas Riley著. Memorials of London and London Life in the 13th, 14th   and 15th Centuries

 [M]. America:Kessinger Publishing, 2009.10

小栗栖香顶著.北京记事[M].北京:中华书局,2008.05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