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村民们生病常去的“卫生所”是怎么来的?(3)

实际上,王桂珍就是当时农村合作医疗中培养的亦农亦医的乡村保健员之一。在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后,全国半农半医的卫生员都改称为“赤脚医生”,并掀起了培养赤脚医生的高潮。王桂珍所在的江镇公社赤脚医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川沙县专门创作了连环画《赤脚医生》,画面上,赤脚医生一个肩上挎药箱,另一个肩上扛着农具,手里拿着红皮书,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面带微笑行走在乡间地头。这些作为赤脚医生标志性的符号,凸显出与传统医者不同的特殊含义。

村民们生病常去的“卫生所”是怎么来的?

连环画中的赤脚医生形象。来源/孔夫子拍卖网

在城市中,现代医学走的是职业化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下,城市的孩子从医学院校毕业后不愿到农村去,而农村孩子由于教育文化方面的差异,又很难考上医学院校,尽管在官方组织下,城市里医院组建医疗队开展下乡巡访,部分缓解了农村卫生医疗问题,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有效改善。在地化培养亦农亦医的卫生员,走平民化发展道路,成为当时中国解决农村医疗困境的最佳方案。

事实上,在公开称赞“赤脚医生”之前,毛泽东曾对当时城市里医院修得很漂亮、农民却没地方看病的现象说过很重的话,比如“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服务,而且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院,二无药”“现在医院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符合农村。培养医生的方法,也是为了城市,可是中国有五亿多人是农民”等等。这些讲话,后来被统称为“六·二六指示”。在强大的压力下,全国各地开始大规模为农村培训半农半医的卫生员。这些卫生员在1968年之后也都改称为赤脚医生。

村民们生病常去的“卫生所”是怎么来的?

《赤脚医生手册》,在当时每一位赤脚医生的手里,都有这样的一本宝书。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为适应当时的形势,各地在基层卫生员培训上大多采用短、平、快的方式,首先是农村生产队卫生员培训;接着是生产大队保健员培训。保健员从做得好的卫生员中选拔出来进行再培训。一般生产队卫生员要求会针灸、会治常见的小伤小病,会做一些预防和急救工作。生产大队半农半医一般要求能处理最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并指导卫生员工作。

因为西医治疗花钱多,农民负担不起,诊疗设施要求高,农村卫生所也装备不起,考虑到这些现实情况,当时的培训以中医为主,特别是针灸被广泛传授给了赤脚医生,同时还根据当地中草药资源情况,着重培训学员如何采、种、制中草药。很多赤脚医生往往就在本村种植大量中草药。前面提到的王桂珍,为了减轻农民的医药费负担,就在村边一块地上种了100多种中草药。村里支持她,专门建了土药房,供她和姐妹们制作中草药。她利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用各种土洋结合的办法,让老百姓少花钱也能治病。

经过这种持续的大规模培训,全国在短期内造就了一支百万人级别的“赤脚医生”队伍,最鼎盛时期,全国赤脚医生有180多万,包括卫生员、接生员达到500多万人。不同的是,有不少赤脚医生不再下地干活,而是变成了类似坐诊的医生。比如当时山东寿光县一名生产队长这样评价他们村的赤脚医生:“不和一般社员一样下地干活,每天吃了饭就去医疗室坐着,算是上班了。社员要是感冒了,就叫着,随时叫随时来。”不过,他们不光是坐诊,有病人行动不便时,也会送医送药上门,巡诊范围就是大队范围内的各生产队。这对于那些经历了旧社会穷人生病“药无价,人难求,请来先生难伺候”的群众来说,自然是热心欢迎的。

这样一支赤脚医生、卫生员、接生员组成的基层卫生队伍,不仅缓解了我国农村长期以来缺医少药的困窘局面,而且初步做到了把疾病预防在基层、治疗抢救在基层、控制在基层,保障了农村人群的健康。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服务体系研究部副主任苗艳青的话来说,赤脚医生“在那个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用最小的成本,为最广大的乡村居民,提供了基础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20世纪80年代前后,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解体,合作医疗失去了赖以依靠的行政组织依托和筹资支撑,赤脚医生的收入也没了来源。大部分大队卫生室承包给了赤脚医生个人经营。由于不再实行合作医疗,群众看病完全自费,赤脚医生就有资金去采购药品了。而“赤脚医生”这个名称所蕴涵的历史意义和现实载体也发生了改变,1981年,国务院首次提出用“乡村医生”代替“赤脚医生”。1985年,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正式提出:今后凡经过考核已达到相当医士水平的,称为乡村医生;达不到医士水平,都改称为卫生员。逐渐的,“赤脚医生”在称呼上被终结,其所代表的一个时代也落幕了。

合作医疗及“赤脚医生”退出历史舞台后,原有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体系遭到破坏,乡医院、村卫生保健站经费、人员、技术都得不到保障,有的卫生所名存实亡,一方面,农民又回到了完全自费看病的老路,失去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渗入,医疗服务价格和医药价格增长远远超出农民收入的增长,医药费往往成为很多农民一项难以承受的支出,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在农村十分突出。一些早先基本灭绝的疾病,如肝炎、霍乱、结核、痢疾、出血热、炭疽等传染病在局部地区重新流行起来。甚至封建迷信也开始泛滥,有些地方出现一些游医药贩,打着祖传秘方的旗号卖假药。

有鉴于此,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决定恢复和重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各地不断推广开来,2010年前后,全国基本实现了农村居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与此同时,许多地方之前已经解体的村卫生所重新组建,曾经消失的乡村医生培训也再次恢复。

村民们生病常去的“卫生所”是怎么来的?

农村题材影视剧中也会有卫生所出现。来源/电视剧《乡村爱情》截图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