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你最深刻的年味记忆是什么?

每个人心中都有许多深刻的年味记忆。

门前挂上大红灯笼,门外贴上红红的春联;厨房里传来忙碌又欢乐的声音,一桌香喷喷的年饭即将完成;离家已久的孩子终于拖着行李箱走进家门,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的年夜饭,在欢声笑语中共辞旧岁,展望来年……

年月流转,一岁一轮,过年时回家团圆是中国人生命中的情感轮回。游子归家、张灯结彩、团聚欢庆、盼来年节节高,就这样年复一年,相聚的传统延续千年,逐渐承载起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记忆。

在记忆的深处,你又藏有哪些深刻的年味记忆呢?

年味的记忆:跨越万水千山的回家路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唐代诗人戴叔伦一首《除夜宿石头驿》,写尽了除夕夜离家游子遥想家乡的愁绪。

从古至今,回家,都是游子过年时最大的盼望,是一次次跨越万水千山的所愿。

你最深刻的年味记忆是什么?

(北宋)燕肃《关山积雪图》(局部),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腊月,内阁首辅徐溥在第三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后终于被批准。徐溥是江苏宜兴人,从北京到宜兴有一千多里。彼时徐溥已是71岁高龄,如此遥远的路途,舟车劳顿,对一位老人来说十分不易。然而随着年关将近,他还是踏上了回乡的旅途。

这趟回家之旅用了将近一个月,从腊月初启程到腊月二十七回到家。尽管明孝宗为了优待老臣专门派了驿遣官护送徐溥还乡,一路的折腾,还是让他感觉“我这把老骨头都要散架了”。

民国时期,由于“春节”不是法定假期,许多人选择在阳历新年回家过年。1929年的冬天,在燕京大学任教的冰心打算从北京回上海娘家过年,从12月14日就开始购买船票,最早也只能订到19号从天津到上海的票。于是从火车转轮船,轮船转电车,从北京到上海足足花了三天的时间。

归家的路途虽然遥远,所花费的心力与时间虽多,却无法阻隔游子对于团聚的期盼,归家的珍贵也在时间与距离中沉淀,成为游子们对于过年的独特记忆。

年味的记忆:张灯结彩处的热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熙宁元年(1068)的春节,王安石写下一首《元日》,记录下了东京城内家家户户辞旧迎新的热闹景象。

燃爆竹、挂灯笼、贴对联、粘福字……在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春节,中国人总是习惯以热热闹闹的形式来庆祝。

你最深刻的年味记忆是什么?

董邦达《御笔范成大分岁词轴》(局部),描绘了除夕夜吃团圆饭的情景。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951年,离家万里的老舍先生终于回到故土,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归家的喜悦,他写下了《北京的春节》。老舍在文中写道:“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在丰子恺先生的笔下,过年这一天是通夜不眠的,插上岁烛,烧起热火,路上满是提着灯笼的人,跑来跑去。等到了大年初一,男女老幼熙熙攘攘的,都穿着新衣服,有人买年画、有人打宝、有人走亲访友、有人准备六神牌,三跪九叩接财神。可谓是处处张灯结彩,家家热闹非凡。

冰心记忆中的过年,“耍花会”令人印象深刻:“这些“花会”都是村里人办的,有跑旱船的,有扮‘王大娘锔大缸’的,扮女人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擦粉描,很标致的!锣鼓前导,后面跟着许多小孩子,闹闹嚷嚷的。”

此起彼伏的欢歌笑语中,同享欢乐,这是属于每一个人的,鲜活的年味记忆。

年味的记忆:节节高的好意头

过年意味着旧生活的结束和新生活的开始。因而传统新年里,人们总讲究讨个好意头,带着美好的期盼迈向新的一年。

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跴岁》中记载:“除夕自户庭以至大门,凡行走之处遍以芝蔴秸撒之,谓之跴岁。”“跴岁”便是踩岁。在除夕子夜时分,孩子们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后,就会到屋外去踩铺好的芝麻秸,需得将铺满一地的芝麻秸都踩碎,踩出噼啪噼啪的热闹声响,踩岁才算完成。

踩芝麻杆是取其“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的寓意,将其踩碎有“岁岁平安”之意。芝麻杆往往还会黏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谓之聚宝盆,期待来年吉祥丰收。

除了踩芝麻杆,还有人喜欢在家里摆上竹子。《酉阳杂据续集》载:“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说唐代北都太原府晋阳城内有一座童子寺庙,里面种了一丛竹子,寺庙住持每天叫人观察竹子,如果竹子正常生长,就报平安。这就是“竹报平安”的来历,竹子也因此承载起人们对于平安的祈愿。

竹子还有“生旺”之意,其外形修长顺直,节节高升,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故而被赋予“节节高升”的美好寓意,我们如今常说的“金竹贺岁”、“金竹报喜”便是借此意。

你最深刻的年味记忆是什么?

沪菜中颇负盛名的“腌笃鲜”也暗藏“节节高”的好彩头。冬令时节,特别是过年期间,家家户户桌上总要有一锅“腌笃鲜”,咸香的腊肉配上鲜嫩的笋,咕嘟咕嘟的一锅鲜味,鲜掉眉毛的同时,带着势如破竹的美好寓意,期待来年节节高。

年味的记忆:镌刻在心头的味道

年夜饭也是许多人对过年最深刻的味觉记忆。

“今夕定何夕,今夕岁还除。团栾儿女,尽情灯火照围炉……杯酌犹倾腊酒,漏箭已传春夜,何处不歌呼。惟愿长穷健,命酹且欢娱。”在词人李处全的笔下,除夕之夜,儿女围坐身旁,共吃团圆饭的喜悦扑面而来。

面对琳琅满目、香气诱人的年夜饭,大人和孩子都抵挡不住诱惑。斯妤《除夕》一文中,往嘴里塞香肠的小孩像极了小时候的我们:“夜幕降临时,大家便团团围坐在圆桌前。外婆开始祷告,舅舅们开始祝酒,小孩子们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

莫言笔下为了吃带钱的饺子把胃撑坏,也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有一年,我为了吃到带钱的饺子,一口气吃了三碗,钱没吃到,结果把胃撑坏了,差点儿要了小命。”

其实只要是和家人在一起,即便吃的不是山珍海味,也同样是无比珍贵时光。简单的馒头、炖肉也能勾起人们对过年深深的回忆。

经历一年的辛苦,美味往往被寄予情感。饭桌上的团圆,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期待。

推开贴好福字的门,门里迎接游子的就是家。这个时候,整个屋子弥漫着菜香,过年的喜悦也就跟着香味到来了。

过去的几年没能和亲朋相聚的遗憾就让它过去,此刻便是金。无论仍身在异地,还是已经回家团圆,约上亲朋好友一起相聚吧,提前尝一口年味,讨一个好意头,祝愿新年一起节节高!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