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古往今来,从古罗马到古埃及,从北美洲的印第安部落到北欧海域的维京人,语言、文化、社会形式迥异的各个民族和国家,都一代代流传着属于自己的精奇志异。似乎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对神秘力量和魔法生物的幻想和探索是不分东西南北、无论古今中外都能参与的共同话题。
不难发现,东方和西方古代传说中,许多精怪神兽都长了九个脑袋,以九头为名。这些九头怪兽往往具有十分强大的力量,令人畏惧但又心生好奇。
即使到了现代,影视、绘画、文学等各式各样的艺术作品也会继续活用这些九头怪物的形象,让他们继续活跃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比如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长相思》中,就出现了九头蛇相柳一角——
影视中的相柳(檀健次饰)。来源/电视剧《长相思》截图
历史上,九头蛇相柳的第一次登场是在奇书《山海经》中。《山海经》在中国神话历史上的地位可与描绘古希腊神话的《荷马史诗》相提并论。在《山海经》中,古人详细介绍了华夏大地上的草木山川以及栖息其中的神奇生物,呈现了一幅精彩壮美的山河画卷。其中,九头蛇相柳作为一种(根据后世流传下来的图画所判定)长着九个人头的怪兽,也被重点介绍。原文是这样说的: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谿。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穀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东方。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卫南方。
──《山海经》〈海外北经〉
根据《山海经》描述,九头蛇相柳不是什么善茬:首先,九头蛇会喷水,威力甚至胜过洪流,水的味道又苦又辣,任何生灵服用都会丧命。因此,九头蛇喷出的江河湖是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的。即便是禹最终将相柳杀死,这条大蛇所流出的鲜血也污染了大片土地,被波及的地带因而陷入永久的荒芜。
九头蛇当然是不存在的,但古人对这一怪兽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那时没有发达的科学技术,人类社会蹒跚起步,很难抵御自然灾害和各种疾病。古人将这些无解的生死攸关的问题写进《山海经》,使用夸张的手法对洪荒等劫难的起因和经过进行了假设和解释,从而创造出诸如九头蛇一类的怪物。
数字“九”在几千年前,是中国社会认知里最大数;蛇则被古人认为是和传说中的神龙相似的“小龙”,因此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崇拜;其身上所带的剧毒又令人们望而生畏。在《山海经》中,九头蛇成了既可能象征幸福祥瑞也可能是凶猛恶兽的存在,而相柳就是后一种情况。古人赋予相柳这条能令大地寸草不生的大蛇以九个脑袋,也是想用他们能够想到的最大数字来突显这只怪物的强大神通。
上方为《山海经》(明刻本)中的相柳。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
作为西方文明起点的古希腊也少不了对九头生物的幻想和创造。其中为人熟知的就是古希腊版本的九头蛇——水蛇海德拉。与《山海经》中并无具体的神明体系、只描绘天地万物的传说故事不同,古希腊神话里是有着明确的主神与次神,且每位神祇各司其职。其中最为强大的是以天神宙斯为首的十二主神和掌管冥界的冥王哈迪斯。各路古希腊神话中的可怕怪兽则是受到神明指点的人类英雄需要挑战的强悍敌人,由此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奥林匹斯英雄故事。
海德拉是一头巨大的生活在水中的怪蛇,有整整九个蛇头,且很难被打败——因为,每砍掉一颗头,它会自行再长出两颗头,简直是拿到了无限复活的技能卡。由于希腊神话中实在是有太多角色,许多故事也有不同版本,海德拉的出生经过就有两种常见的说法:
第一种,海德拉是古希腊神话中最强大的怪物之父堤丰和长着女人面孔的蛇身怪物厄喀德那的孩子,遗传了堤丰的多个头颅和厄喀德那的蛇类身体。
宙斯攻击堤丰。取自伊拉斯谟斯·达尔文《植物园》。来源/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音自大唐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西安鼓乐,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大型合奏乐种之一。通过东仓鼓乐社乐师们的创新演绎,西安鼓乐穿越千年,绕梁不绝。
南京博物院是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10年来,南京博物院在纸质文物传承保护方面持续探索,科研成果不断注入,文保能力不断增强,一代代文物工作者接续努力,让古老纸张绽放更多光彩。
人头攒动在“四叶草”里,热情与期待传递在一次次握手和相拥中。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朋友圈大聚会。
走上发言席,网络编剧于小千先抛出了自己的思考:“面对当下创作火热而作品易朽的市场,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何以生存,何以自处,何以竞争?”注视着台下的同学,他想了想说:“这次研修采风活动
现代观念里过不下去随时离婚已不是新鲜事,其实在礼制严格的古代,离婚同样存在。古代夫妻离异被称为“仳离”“离绝”“绝婚”“出妻”“休妻”等,直到晋代,才开始出现“离婚”一词。
孔子受过什么程度的教育,有什么学历,问这样的问题,看上去好像是在开玩笑,其实是个严肃的学术问题。把这个问题弄明白,可望解决孔子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自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发现后,两座坑内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展示出一种前所未见的、独特的青铜文化面貌,让沉睡千年的古蜀文明“一醒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