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沿街挑担卖饼的,能在“县中心”住独院两层小楼,还养得起漂亮妻子当全职太太。
这人是谁?
说他是卖炊饼的武大郎,是不是也没什么问题。
武大郎(宋文华饰)卖炊饼。来源/电视剧《水浒传》截图
在《水浒传》里,武大郎是个受人欺负的窝囊角色,但他算不上穷,至少温饱不愁。家住二层小楼,来个兄弟武松也不嫌拥挤,还能鱼肉蔬果招待,家里天天有酒喝。这种生活放在今天也不算逊色,更何况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
那么问题来了,小说里说得准确吗?宋代商贩、手工业者的生活究竟怎样?
武大郎能赚多少钱?
要说武大郎生活怎么样,首先得看他能拿回多少钱养家糊口。武大郎的营生是卖炊饼,一般认为,这跟今天的馒头有点像,是蒸出来的发面饼子。这种小吃本叫“蒸饼”,后来为避宋仁宗赵祯的讳才改名“炊饼”《水浒传》里没有提到武大郎炊饼的价格,史书上记载,宋神宗年间有人“以四钱买胡饼二枚”。后来宋徽宗退位,曾花十文钱买一枚炊饼,但兵荒马乱再加上皇帝付款带有赏赐意味,这个价格应当不是常态。整个宋代物价起起落落,但一般来说,炊饼、胡饼、烧饼的价格也就是几文钱。这也符合经济规律,最基本的货币单位往往和最容易获得的食品相对应。
几文钱的炊饼武大郎每天卖多少个呢?武松给出了答案:“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买过早点包子的都知道,一个扇笼里放三十个包子是常态,卖包子的小哥往往都是一笼笼揭开找顾客点的包子。但包子铺是坐贾,武大郎是挑着担子的行商,咱们给他减半,一个扇笼里放十几个包子应是常态,总数有150个属于比较正常。后来西门庆要勾引潘金莲,也还夸过武大郎“他家如法做得好炊饼,我要问他做三五十个”呢。
这么算下来,武大郎每天流水当在三四百文之间,去除成本赚个两三百文应当不难。这笔钱不算少,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官员范祖禹就说:“饥穷之人,日得十钱之资、升合之米,则不死矣。”范祖禹提出的这条温饱线还是以京城开封为标准的,地方上每天有个两三百文进账,日子过得可谓滋润。
武松出差期间,让哥哥每天把炊饼数量减半好早点回家,也没见武大郎全家生活因此陷入困顿。这说明他有点积蓄,不用天天干活,比后世“一日不劳作,一日不得食”的出卖体力的劳动者强很多。看遍武大郎的整个故事,字里行间都是窝囊可怜,唯独没有饥寒二字,说明他虽不富却也不算穷。
同为小商贩的郓哥生活就不怎么样。在全书的二十三回、二十四回,郓哥两次说“赚三五十钱养活老爹”“我指望去摸三五十钱使”,说明两个人每天小几十文钱足够用度。这也跟武大郎炊饼价格和范祖禹划的温饱线相吻合,两人一天十文钱四个炊饼就能饿不死,再加上房租、水等杂七杂八用度,也就是三五十文。
影视剧中卖梨的郓哥。来源/电视剧《水浒传》截图
不过这也就是温饱水平,想吃好不容易。后来,郓哥撞破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奸情,找武大卖信息所求仅是一顿酒肉,吃着还说“酒便不要添了,肉再切几块来”,更是把长期生活一般的半大小子刻画得惟妙惟肖。
所以可以认为,宋代手工业者生活得是还不错,但也不是无条件不错,得有一定手艺、打出一定品牌。武大郎卖炊饼是有技术含量的,郓哥卖鸭梨就不太行,进货出货赚个差价辛苦钱而已,也不像武大郎那样有品牌,赚的比武大郎少也正常。
千万个武大郎,过得都还可以
武大郎能过上滋润的小日子,背后是整个宋代鼓励商业的政策使然。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于宋代商业的繁荣达成了基本共识,这一结论也是有大量史料支持的。《东京梦华录》曾这样描述北宋商业的繁荣:“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代并非奢侈品一枝独秀的畸形繁荣,其日用品,尤其是大众食品消费十分发达。同一本书接下来就描述了北宋都城的小吃:
“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至平明,羊头、肚肺、赤白腰子、奶房、肚胘、鹑兔鸠鸽野味、螃蟹蛤蜊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饭后饮食上市,如酥蜜食、枣䭅、澄砂团子、香糖果子、蜜煎雕花之类。向晚,卖何娄头面、冠梳、领抹、珍玩、动使之类。”
羊头肚肺、蜜饯果子都是走入寻常百姓家的食品,能卖这么火说明当时的小吃业很发达。加工简单的武大郎炊饼还能养活夫妻二人温饱,更复杂的螃蟹、蛤蜊、鹌鹑蛋自然售价更高,也会让小摊贩赚得更多。
《货郎图》卷(局部)。作者/(南宋)李嵩,来源/故宫博物院其“诸色杂卖”篇甚至写道:“若养马,则有两人日供切草;养犬则供饧糟;养猫则供猫食并小鱼。”
姓,是某一氏族或家族的共同符号。无论古今,每人都有一个姓。《百家姓》里所列的是一些常见的姓氏,这些姓所用的字较常用,易于辨认。
由新疆博物馆精心打造的“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自2023年8月亮相以来,不断吸引观众的目光。日前,记者来到展厅,在一件件跨越千年的珍贵文书中,品读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近日,“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系统呈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40余载创作生涯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带领观众走进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世界。
音自大唐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西安鼓乐,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大型合奏乐种之一。通过东仓鼓乐社乐师们的创新演绎,西安鼓乐穿越千年,绕梁不绝。
南京博物院是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10年来,南京博物院在纸质文物传承保护方面持续探索,科研成果不断注入,文保能力不断增强,一代代文物工作者接续努力,让古老纸张绽放更多光彩。
人头攒动在“四叶草”里,热情与期待传递在一次次握手和相拥中。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朋友圈大聚会。
走上发言席,网络编剧于小千先抛出了自己的思考:“面对当下创作火热而作品易朽的市场,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何以生存,何以自处,何以竞争?”注视着台下的同学,他想了想说:“这次研修采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