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现今娱乐圈,明星买热搜,出通稿,花样自夸还死不承认,我国古代名人圣贤敢夸敢认、敢作敢当,若是摆到现在,那个个都是耿直人设。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仙李白深谙炒作之道,漫天通稿,亲自下场为自己打call;“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生命不息,打call不止,南宋flop将领文天祥更是用打call留下千古绝唱。
“知章骑马似乘船!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三杯草圣传!焦遂五斗方卓然!”(《饮中八仙歌》)“四字形容词+名称、代号”,诗圣杜甫抓住了为团体打call的精髓,将卖醉天团、酒中八仙的特点一一突显,谁是外貌担当,谁是舞蹈担当一清二楚,押韵串联。
打call本是为集中表达对正主的喜爱,然而有些粉丝却做不到专注自家,偏偏喜欢暗戳戳地diss别家,引战互喷。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花后援团团长周敦颐在其打call作品《爱莲说》中,暗讽菊花家人气惨淡,牡丹家脑残粉多。
正如鹿晗粉丝每次宣传偶像清纯人设时,总喜欢拿吴亦凡约炮来说事,这种踩他人偶像,捧自家爱豆的做法实为饭圈大忌,十分不厚道!
打call起源于民间,随着朝代更迭,不断发展,日益规整,逐渐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万岁万岁万万岁”,可谓宫中最常见的打call口号。汉代起,“三称万岁”的打call模式便成为各大典礼的开场必备环节。“皇帝举酒,上下舞蹈,三称万岁”(《隋书》卷九),好不威风。
表面上看,打call的内核在于朗朗上口的应援语,其实不然,从古至今,无言的打call其实无处不在。
清朝时,京城黑泡圈有一位擅长BBox的rapper,他的live现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粉丝生怕影响视听效果,全程竖耳倾听,大气都不敢喘一口。“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口技》)一套打call程序,便在无声中进行着。
无声的打call要求粉丝的高度自律,较难实践。然而无言的打call广为流传,尤其是在职场,领导说话,我鼓掌,带动台下一片响,为领导打call的规则深入人心。
民国时期,演艺圈内打call之风渐起。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京城四大名旦人气堪比今日归国四子(吴亦凡、鹿晗、黄子韬、张艺兴)……各家粉丝组团应援,互不相让。论打call表现,更是训练有素,这个“好”怎么喊、哪个根节喊,大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