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处民主社会,本不必如此奴颜媚骨的。”我绝对赞成刘原先生对李敖的如此评价——这是指他的晚年时代。李敖晚年所处环境要比郭沬若晚年所处环境要安全得多,郭讲了许多阿谀奉承的话和写了不少恶心的赞美颂歌,因为身处体制内这样不要脸面还情有可源,李在开放民主的环境下却一反常态开始更不要脸面的阿谀奉承集权政权,这就更加不可原谅。
有人曾誉李敖为当代鲁迅。李敖并不领情,自认为鲁迅比他李敖差远了。他是五千年来白话第一人,鲁迅只是文法上的过去式。姑且种说法成立吧,但李敖口风一变,开始攻击鲁迅:“鲁迅只是说中国人怎样怎样却从来不指名道姓是谁谁谁?也不指名道姓骂当时那个坏政府。”从一点看李敖这位号称读破世界万卷书的人,根本就没认真看过鲁迅作品,或蜻蜓点水看了看,并未读多少鲁迅的书。鲁迅不仅指名道姓骂人,比如留在大陆的郭沫若、梅兰芳、李世光,跑到台湾的胡适、林语堂、梁实秋,都曾直接点名痛骂。而且还指名道姓骂政府,比如北洋军政府、东北张学良“政府”、国民党的国民政府。稍微花点时间看看《鲁迅全集》就可以不要这么任性地乱开黄腔。
李敖一生最佩服的是胡适。过去我喜欢李敖,也是因为李敖欣赏胡适。他与胡适的关系成了他骄傲的本钱。这诚然值得炫耀。然而胡适的一生,除了研究学问,大部分时间都在呼唤一个自由宽容的社会空间和民主法治的普世价值。可李敖又做过什么呢?从监狱出来之后,特别是可以游走于香港与大陆之后,除了骂人逗趣,他阐述过普世价值吗?呼唤过自由民主吗?李敖在他的前半生倒是有一些鲁迅的文风和胡适的理性,鲁迅对人生的冷峻和胡适对世界的热情,李敖在骨子里都学了一点皮毛。如果坚持得好,李敖完全有可能将二人的精髓集于一人。不幸的是,李敖后来从根本上不屑鲁迅,又从意识上自觉远离胡适,却逐渐逐渐从精神层面靠近郭沫若。虽然他嘲笑过郭沫若,可却万万没有料到他自己会变成郭沫若。
所以,还是那句话:远看郭沫若,近看是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