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春秋以及更早期的墓葬遗迹中,也有很多以狗殉葬的情况。
狗埋葬在主人附近,有可能是因为狗可以守护墓主人;也有可能因为狗具有宗教方面的意义,毕竟狗也属于六牲(马、牛、羊、豕、犬、鸡),是祭祀之物。
可见,狗在成为看家护院的好帮手和人们的宠物之前,在人类社会中有更高的地位。那个时代,走狗、狗腿子、鸡鸣狗盗、狐朋狗友这一类词,想必是不流行的。
雷州石狗
03
春秋战国,是人类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狗史也有变革。
《晏子春秋》就是一部不大待见狗的作品。
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晏子使楚”的故事:楚国刁难晏子,因为他身材矮小而在大门旁边开小门,请他从不符合礼仪规章的小门走。晏子说:“使狗国者,从狗门入。”可见,在晏子心中,狗是可以用来骂人的。
<晏子出使图>,段亚东
还有一次,齐景公向晏子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晏子以凶猛的狗来比喻在君王身边掌握权柄的人,他们一看到人才就像狗一样猛扑过去,使得他们无法接近君王。
此外,“挂羊头卖狗肉”的故事也出现在《晏子春秋》中。如果淳于越老人家格外厌恶狗的话,说明当时狗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
著名“鸡鸣狗盗”也是那个时候出现的。
《孟尝君列传》:“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 “狗盗”便是说伪装成狗进行偷盗,泛指窃贼。
时间在流逝,由于人们的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农耕超过渔猎,随之在狗身上散发着的光辉也逐渐消散。
再往后,我们国人对于狗的态度,从鲁迅先生的文章《坟· 论“费厄波赖”应该缓行》中 “痛打落水狗”一部分便可探知一二。也就是说,中国人在主观上确实是不那么待见狗的。
关于狗的各类词语成语很多,不仅有 “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等例子体现狗的地位不佳,还有 “走狗”“狗腿子”“狗娘养的”这种更为直白的詈语。
04
当然,汉语文化也并非就此把狗一棍子打死。比如中国的十二生肖,狗就赫然在列。还有根据俗语 “猫来穷,狗来富”来看,狗也有可能是财富的象征。此外,我国也认为,狗还有除灾的作用,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而在西方文化中,狗的形象一直颇为正面,它们常被称为人类最好的最忠实的朋友,也有很多人将之视为家庭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