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将铁,铜,锡,麻黄,粮食,木材运出印度,和向印度输入丝,布,工业品,糖,盐等还属于贸易范畴内的殖民活动,那么抢劫国库这种事,实在是上不得台面。但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就这么干了,不仅抢劫孟加拉国库,1799年,在攻陷迈索尔首府时,又抢劫了价值1500万英镑的王室珍宝。
除了肆无忌惮地蚕食印度,英国东印度公司还有一些其他的外贸业务,如瓷器、茶叶等。后来,他们发现跟中国的瓷器、茶叶贸易总是吃亏,便开始强迫孟加拉农民种植鸦片,再走私运到中国销售,从中牟取暴利。
瓷器贸易
17世纪的中国,正值明清交际。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7月),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到达广州,购回瓷器约9227件,从此,中国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一发不可收。直到1657年郑成功禁止船只去中国台湾与荷兰人交易为止,一共有300万件以上的中国瓷器运往荷兰。数字还只是根据装船单、发货单得出的,实际数字想必更多。除了运往荷兰销售的瓷器,还有大约500万件中国瓷器被销至安南、暹罗、缅甸、锡兰、印度、波斯和阿拉伯、日本等地。与此同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7、18世纪间运到英国的中国瓷器,也达300万件。
17世纪广州珠江和十三行景色。资料来源:《清宮广州十三行档案精选》第36页
英国东印度公司与中国的瓷器贸易主要集中在清朝。清朝康熙年间,中国瓷器外销一度中断。17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最早获得在广州开设贸易机构的权力。1729年,中国外销瓷出口开始按订单加工出口。到了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英国伦敦专门为私人定制特殊纹样的瓷器商人已经约有52人。
正因为中国瓷器通过东印度公司源源不断的销往欧洲,使得18世纪初的欧洲一度刮起了中国风,一间摆放中国花瓶及漆屏,壁挂青花磁盘,墙贴花鸟图案壁纸的中式房间,是法国上流社会的时尚标志,清代宫廷的生活场景包括亭台楼阁被狂热地模仿重现。
法国的皇家制瓷中心“赛芙儿”(Manufacture Nationale de Sevres),运用中国的绘画技巧描绘植物图腾。此外贵族也会向中国订制瓷器,将家族徽章绘在瓷器上,流行了一阵子的“族徽瓷”(Fitzhugh)
18世纪中叶,英国占有了在欧洲经营中国瓷器的首要地位。1755年,英国在宁波开辟了贸易港,进一步掌握了中国瓷器的贸易大权。到1790年,驶入广州的商船为56艘,英国就占了46艘。根据清代海关资料,1816年,广州和英国的出口贸易额为9768961银元。
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瓷器源源不断地输出,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最大的白银吸收国。当时英国政府要求东印度公司在其全部出口总值中至少要包含1/10的英国出口产品,但英国商品在中国很难有市场。英国东印度公司悄悄把目光转向了毒品,开始向中国销售鸦片。
鸦片战争后,中国制瓷手工业日趋衰落。而19世纪上半叶,日本外销瓷器的市场发展以来,同时德国和荷兰等欧洲国家开始掌握中国的瓷器生产技术。如此一来,中国瓷器外销渐渐走向枯竭。
茶叶贸易
茶叶贸易也是东印度公司的业务之一,在一定程度,茶叶贸易的发展也促进过瓷器贸易的发展。
从18世纪后期开始,茶叶已经成为英国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世界上茶叶只有唯一一个来源,就是中国。茶叶几乎成了当时东印度公司唯一的进口商品。1830年到1837年,英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茶叶达3000 万磅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