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文琏现拟投考上海交通大学,肆业,诚恐学业浅疏难邀录,所拟请于黎校长处代为先容,如蒙慧允,即赐函介绍,考期已近,并乞早日赐下,是所感幸。
从以上这些信件往来中,可探两人有趣的关系。虽无血缘,蔡元培却如父亲般呵护照顾林风眠,他感恩,却坚守原则,如人事方面,并没有因为蔡元培的推荐而一律遵从,而是坚定地听从内心。目前虽无更多资料以助理解这些婉拒的复杂原因和关系,但至少,知识分子的风骨殊为可贵。
群学君在《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一文中指出,“时至今日,就中国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来说,蔡元培依然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而他一手提拔与支持的林风眠与其相近,虽任要职,却守着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性。
1928—1937这10年,林风眠在这块实现自己“艺术救国”理想的最佳土壤上,缔结了坚强的艺术群体:克罗多、吴大羽、李风白、李超士、王悦之、蔡威廉、方干民、叶云、潘天寿、李苦禅、张光、李金发、王静远、刘开渠、孙福熙、陶元庆、王子云、雷圭元、林文铮、姜丹书、李朴园…这些当年不过二三十岁的青年,都是卓有成效的开拓者。他们拥共享之愿,却各具个性,正如艺术教育大纲中提出的:“本校艺术教育的方针是不偏不倚的立场,以忠于艺术,促使吾国文化恢复其过去的光荣为目的。”
90年过去,艺术教育更好了吗?
2018年4月9日,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0周年校庆之时,举办了“危机与潜能—国际美术学院院长论坛”,共同就艺术教育问题开启主题讨论。
2018年4月9日,“危机与潜能”国际美术学院院长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