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他们“有才”呢?曹子建“才高八斗”,嵇康“广陵绝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尽管曾经的王谢堂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但他们的非同寻常的风采从未被历史的尘埃掩盖。
嵇康与《广陵散》
当然,影视剧多有篡改,历史书又过于无趣。今天,我们就在诗文之中来一次精神穿越、灵魂旅行,重回魏晋,体验一把真正的“魏晋风流”。
一、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说起魏晋南北朝,相信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竹林七贤痛饮狂欢的模样。有人说,酒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生活从未离开过酒,中国文人的作品中也从不缺少“酒”的身影。魏晋时期尤为盛也。著名的“酒鬼”刘伶曾作《酒德颂》,借酒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说出了不少爱酒人士的心声。
这样一种“嗜酒”的情怀,大概从曹操开始就已经存在了。《短歌行》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人生苦短,忧思无数,贤才难求,壮志未酬。曹操的这杯酒,与其他文人有些不同。因为他比其他文人对了一重身份——他不只是一个诗人,还是一名政治家。他的心中不止装着诗情画意、风月无边,更是家国天下、芸芸众生。纵然在后世之人笔下,他被描绘成狡诈奸邪之徒,也不妨我们从诗中、在酒后,窥见他最为真切的情义和胸怀。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