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春考古:各个朝代的化妆重点
当人们解决了使用感和安全性的问题,化妆这件事情就开始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女人们在美的这条道路上不断地创新与进步,化妆品也随着化妆史、美学史的发展不断地翻新与创造。
原始社会:颜面修饰术取代文身
“文身”是我国最初的化妆,用利器在人们的前胸、后背、两臂和面部划出各种图案和记号,并涂红白两种颜色。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文明程度的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文身”来美化自身是一种残忍和野蛮的修饰手段。颜面修饰术诞生,人们用动物和矿物质中提炼出来的脂、粉取代了文身。颜面修饰术开始受到重视,为以后化妆发展奠定基础。
春秋、战国:“脂粉”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胭脂的原料红蓝花。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义。
同时,改善面部皮肤的光泽开始成为化妆内容。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一种是用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就是从米从分的。另一种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也叫“铅华”或“铅粉”。
图示:玉簪花粉
汉朝:黛出现,女人们开始画眉
汉朝时开始广泛使用黛来画眉。黛是一种出产自西域的黑色款式,有染色的作用。普通黛青描画前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
12月24日,掌阅联合厦门航空打造的“书屋环游记”主题航班全球启航,乘客可以通过在飞行时间享受独特的“云中阅读”,来感知阅读的力量,留下在高空中度过书香时光的美好回忆。
冬至的到来,意味着严寒气候的正式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刘一达说,冬至后农事减少,也不利于室外活动,所以,老北京人一般都开始“猫冬”,“讲究一点的游戏,大家会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