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绿釉亦称“法(珐)绿釉”、“法(珐)翠釉”、“翡翠釉”、“吉翠釉”等。是一种以氧化铜(CuO)作着色剂、以硝酸钾(KNO3)作主要助熔剂的透明蓝绿色釉。因其呈色极似孔雀羽毛上的一种绿色,故名“孔雀绿釉”。孔雀绿釉瓷创烧于宋、金时代北方民窑,景德镇窑自元代开始烧造。明代景德镇窑孔雀绿釉瓷始见于永乐朝,后来宣德、成化、正德、嘉靖、万历等朝亦均有烧造,但以正德朝产品发色最为纯正,受到的评价亦最高。
洒蓝地孔雀绿彩盒(残)
“色彩缤纷”——各种彩瓷
明代景德镇窑烧造的彩瓷主要包括五彩、斗彩、杂釉彩、素三彩瓷等。其中五彩瓷可分为青花五彩瓷和纯釉上五彩瓷两大类。
“五彩”中的五不是一个限定数字而是“多”的意思。凡是包含三种或三种以上色彩且原则上含有红彩的瓷器均可称作五彩瓷。中国传统五彩瓷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烧成后的素白瓷上以红、绿、黄、紫、黑等彩料描绘图案纹饰,然后入炭炉焙烧而成,被称作纯釉上五彩瓷;另一类则是在已成型的坯体上以青料描绘图案局部,并为釉上图案布局定位,施透明釉经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勾线填彩或没骨法描绘图案其他部分,凑成整个图案,然后一次或多次入炭炉焙烧而成,被称作青花五彩瓷。应引起注意的是,明代文献将今人所称的五彩和斗彩统称作“五彩”。
五彩瓷碎片
五彩瓷碎片
在大量的皇帝御容中,有一组清代帝王读书像颇为不同。虽然画像描绘的是帝王读书的日常生活,但画风却与清帝朝服像十分相近——工整而肃穆。这组清帝吉服读书像作何用途?是否与文字记载的御容供奉有关?
今日立秋,不少地方都有“立秋咬秋瓜”的习俗,清代《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记有:“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有的地方也称之为“啃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风雨之间,历代文人墨客往往借其抒发情怀,“风雨归舟”“山雨欲来”等与“雨”有关的景致被描绘得极为生动,近现代画家傅抱石“风雨”题材的作品更被论者形容为“一半山川带雨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