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聚焦 > 正文

古代窗纸一捅就破?那可真小瞧古人了

窗的作用,被古人概括为既“通”又“隔”。在起到通风、采光作用的同时,恰到好处地隔离了室内和室外,保留了生活空间的私密性。古装剧里经常有轻轻一舔就弄破了窗户纸的桥段,那么,古代的窗子真这么脆弱吗?在纸被发明出来之前,窗子上蒙的是什么?

图片

南宋 刘松年《秋窗读易图》

“囱”“牖”“向”

都是古代的窗

距今七千多年前的半坡文明遗址中,留下了先民半穴居的遗迹:在平地上挖一个半米至一米深的平底大土坑,以坑壁作为墙壁,在坑里挖出火塘,坑口搭上屋顶。为使阳光照入穴屋,并且让生火的烟雾及时排走,屋顶便留出一处透光的开口,叫“囱”。“穴”“囱”结合,遂有“窗”字。古时窗别名“中霤”,也取“复穴当中开孔取明”之意。

随着时间的流逝,古人的居住空间由半地下转为地上建筑,为了生活方便,通风透光的孔洞也改到了墙壁上,称为“牖”,“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说文》解释:“在墙曰牖,在户曰囱。”相传孔子的弟子伯牛患病,孔子去家中看望,因为对方病情严重,不宜入室,孔子只能“自牖执其手”,以示慰问,这一细节也体现出伯牛的病势危重,因为古代有“疾时处北牖下,死而迁之当牖下”的习俗。

现代人习惯说“窗户”,但其实在古代“户”专指门。清代朱彝尊曾撰联句“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即为门窗之意。《诗经·七月》中,写农夫在冬天来临之前“塞向墐户”,意为将朝北的窗户堵住,在柴门上涂泥防风。“向”的本义是“北出牖也”,就是朝北的窗,之后引申出“朝向”之意。《诗经·鸱鸮》中有句“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指在未下雨时剥出桑树根,紧密缠缚门窗,起到加固作用,引申出事先做好预防工作的成语“未雨绸缪”。再后来,“窗”和“牖”逐渐通用,不再明显区分。传统窗牖多为木制框架,贫家也有以破缸口充当窗口的“瓮牖”。屋顶上的“囱”则专指为炉灶排烟的烟囱了。

越来越复杂的窗棂结构

仅仅为了工匠炫技?

中国古窗的形制丰富多样,从造型简朴的直棂窗到开闭自如的阑槛钩窗,工艺日益精巧玲珑,“交绮”“琅疏”也成为精美的窗的别称。自汉至唐,窗棂纵向排列的直棂窗盛行千年,虽然采光明亮,却是整体固定在墙面上的,开启不便。相传唐开元年间,中书舍人杨滔才学不足称职,一日皇帝催促他起草敕文,负责管理文书资料的下属正好不在,杨滔情急之下竟然斫破窗子,跳进去找材料,因此得外号“斫窗舍人”。

明清时期,造窗技艺达到顶峰,宫廷建筑里多见雕刻细致的菱花窗,有“三交六椀”“双交四椀”等不同图样,江南园林里多见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的透花窗、隔扇窗。雕花、描金、镶嵌等装饰,更是让窗美不胜收。窗棂涂饰的颜色在不同时代亦有差别,汉代宫中门窗饰刻青色连环花纹,叫“青琐”;两晋时期的窗“以白涂之,画为钱文”,别名“白闲”,一作“白间”;后世多涂朱红、青绿等鲜明的颜色。

相比今天的大玻璃窗,古窗的棂格大多更为细密。这不仅是为了审美的需要,也有一定的实用性,让透光和保暖两种功能尽量兼具。这就要说到沿用千年的蒙窗材料——窗纸了。

不那么容易捅破的窗户纸

古装电视剧里,常有这样的场景:躲在窗外的窥视者凑近窗子,轻轻一舔就弄破了窗户纸,从孔洞里偷看室内,或是点燃“迷香”将人毒倒。古代的窗子真这么脆弱吗?在纸被发明出来之前,窗子上蒙的是什么?

虽然在战国晚期古人已经制造出了玻璃,但它属于铅钡玻璃,色泽绚丽,质脆易碎,和欧洲的钠钙玻璃成分不同,不适合做成较大的平板,只能小块镶嵌在窗上。相传汉武帝修建“神室”,装有琉璃窗、珊瑚窗、云母窗,光明洞彻。《西京杂记》记载,汉成帝宠妃赵飞燕所居昭阳殿以绿琉璃镶嵌窗扉,“亦皆照达,毛发不得藏焉”。绮纱等能够透光的丝织品,也可以用来蒙窗,即为诗中常出现的“碧纱窗”。

东汉虽发明出造纸工艺,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以书写为主,并不是糊窗的首选材料。晋武帝大臣满奋怕风,与武帝同坐时,见到“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以为窗上无遮挡,便面露难色,自嘲为“臣犹吴牛,见月而喘”。隋文帝为蔡容华作潇湘绿绮窗,上饰黄金芙蓉花,“琉璃网户,文杏为梁,雕刻飞走,动值千金”,华美不可名状。隋炀帝读书场所的窗户更是“金铺玉观,辉映溢目”,得名为“闪电窗”。唐玄宗丞相李林甫为了给六个女儿择婿,在厅事壁间开一宝窗,“饰以杂宝,缦以绛纱”,让女儿们在窗中窥视前来入谒的贵族子弟,选择如意郎君。这些奢侈品平民当然无力问津,窗子只能用木板、草席遮挡,因此有“蓬窗”之名。古有成语“不欺暗室”,体现出如在白昼遮窗,室内便如暗夜一般,这应是纸窗走入百姓家之前,古代普通人家中的常态。

以纸糊窗,约在唐代开始普及。《云仙杂记》记段九章诗成无纸,“就窗裁故纸,连缀用之”。唐代宗宰相杨炎在中书后阁糊窗,“用桃花纸涂以冰油,取其明暖”。用于糊窗的纸,通常选取韧性较强、质地厚密的种类,再在纸面上均匀涂油,这样可以增加透明度,也有助于提升纸的强度,还能起到一定的防水效果,和古时的油纸伞面相仿,正是“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日射油窗特地明”。虽然用力捅纸仍然会导致破损,古诗中亦有“蜂穿窗纸”之语,但想要一舔就破,也没那么容易,很可能在把纸弄开的过程中已经引起了别人的注意。

宋人用于糊窗的纸不一定都是新纸,有可能是写过字的,乃至“朝廷内参”等资料也会出现在窗上。宋末元初林景熙有诗题为《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其中写道:“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他看到前朝的奏章成了糊窗纸,不胜叹惋。

比起墨笔书写的文字,民间喜欢在窗纸上绘画或贴手工剪裁的窗花作为装饰,尽管纸窗已不再使用,这一传统却流传至今。明清时期,北京住家在夏天“尽揭疏棂糊冷布”,将窗纸换成透气的多孔窗纱,冬季则以纸糊窗,并在窗格嵌入画着花草人物的琉璃片,便于观看窗外。

随着玻璃的广泛使用,各式各样的纸窗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文/瑶华)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2024-09-25 17:29 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2024-09-13 10:04 《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2024-09-10 10:14 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2024-09-03 09:5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2024-08-29 09:48 二十四节气 夏至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表示动物部首的有65个,这65个部首都是参与造字的智慧祖先根据动物身上的某种特性归纳出来的。具体归纳的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024-08-27 09:32 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从各式各样的吉他主题活动,到推动吉他走进居民生活,再到吉他年产量占全球吉他总产量的1/7,正安县十余年来大力发展吉他文化,不断擦亮吉他名片,以吉他赋能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

    2024-08-19 10:29 吉他文化 文旅
    不负青春不负国 点赞巴黎奥运会“00”后中国小将

    不负青春不负国 点赞巴黎奥运会“00”后中国小将

    在本届奥运会上,不少“00”后中国运动员让我们印象深刻。新时代的他们敢拼、自信,调皮可爱,也勇于担当。他们,正在接过奥林匹克精神的接力棒。

    2024-08-12 10:26 巴黎奥运会赛场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8月6日,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新闻发布会在乌镇举办。据悉,本届戏剧节将于10月17日至27日在乌镇举行,主题为“如磐”,取“精神如炬,信念如磐”之意。

    2024-08-08 11:12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时光在中轴线上再添新标高——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这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2024-08-05 09:38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