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上映,引发又一轮对改编《红楼梦》的热议。截至8月27日9:00,该片在豆瓣电影的分数已跌破4.0分,票房仅有500多万,可谓票房和口碑的双翻车。
电影虽然成绩不佳,但争议和曝光度却不低。无论是选角,抑或是导演和公众的互怼,都让这部作品充满了话题性。电影甚至开启了反向营销,影片详情页的海报也悄悄换成了宝黛二人背影,上书八个大字“争议之作,眼见为实”。
关于这部电影的文本化批判已经很多了,无论是审美、剧情或是对原著的改编等,都有很多评论在指出其中的问题。这部电影也许有很多方面没有做对,但有一个大背景人们也不能忽略——《红楼梦》可谓影视改编最坚硬的“顽石”,成功的作品罕见。
相信很多人会想起87版的《红楼梦》,这确实是一部经典之作,创造了红楼题材的高峰。之后《红楼梦》的影视作品便乏善可陈,即便2010年还有一版《红楼梦》,虽然豆瓣评分只有5.8分,但已经是87版之后成绩最好、影响最大的一部了,这不禁令人唏嘘。
87版《红楼梦》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一点,则是长达十几年的打磨,也被认为无论是从气质还是角色形象都最接近原著的一部。这事实上奠定了《红楼梦》改编的评价标准——无限贴近原著。这一标准,也几乎是之后的作品的扣分项。
这就造成了吊诡的一幕。如果贴近原著是《红楼梦》改编的标准,那么在87版之后,其实后人的道路就已经堵死——如果要创新,不可能不有所悖离,但这又会导致作品遭遇差评,由此也陷入尴尬的处境。
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即几部影响较大的《红楼梦》都有一个公开选角的过程。这种环节,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紧张”——这并非贬义,而是说创作者都知道包括林黛玉在内的角色无法在文本之外的世界重现,人们只能把这个过程交由一种公开地、反复地试探,用于减轻选角失误的“负担”。
“红楼热”是文化现象,红楼改编的坎坷更是一种值得琢磨的文化现象。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文学的胜利,一种文本力量超越一切视觉语言的胜利,《红楼梦》仿佛成了另一个维度的作品,无法被日新月异的技术所攻克。
这大概和《红楼梦》文本严谨性有关,这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作品,在四大名著里都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存在。从文本来说,《红楼梦》最为精致,其中的神韵、铺陈、暗示、隐喻也最为深刻。因为文本过于独特且鲜明,构成了一个绝无仅有、难以替代的文本空间。
就像这两天爆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就取材于《西游记》。四大名著都不乏其他相当成功的衍生品,唯独《红楼梦》乏善可陈。某种程度上说,《红楼梦》的文本因为太过卓越,反倒具备了某种“神性”,这让一切的再阐释都变得乏力。就好像人们可以接受一个《大话西游》里玩世不恭、情债累累的孙悟空,但能否想象另一幅样子的林黛玉?
这是《红楼梦》的出色,也是某种《红楼梦》的“尴尬”——出色到让一切的后来者都无从措手。《红楼梦》的存在或许再次提示人们文学的价值,本该视觉表现能力最弱的文字,却调动了最复杂的意象,让其它的所有手段都黯然失色。
当然,另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是,《红楼梦》在各种榜单中多次当选“最难读的书”。从这个角度看,人们真的应该试着读读《红楼梦》,只要都读进去了,将会收获一个无法在其他任何场合见到的瑰丽世界。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