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中止事件”对他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自此后,他不仅失去了学生读者的信赖,就连主妇、小市民等读者群也随之丧失了,他只能停止写作活动。最终,他与以鲁迅为中心的中国左翼文坛持对立的立场,参加了反左翼的纯文学活动,并与在创造社时代持敌对态度的民族主义文人们联手,担任了《国民文学月刊》总编辑。他陷入了一种危险状况。张资平被曾经为了信念共同战斗过的创造社同人及左翼文人们孤立后,走出了错误的第一步。如果说围绕张资平恋爱小说的争论还是文学范畴内的,那么他就任《国民文学月刊》总编辑,就不能不说是超越了文学的范畴,是关系到政治立场的一个重要的选择了。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日本当局的软硬兼施下,他选择投身汪精卫伪政府,就是他错误的第一步导致的必然结果。
创造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创造社早期成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他们清一色都是留日学生,因此在考察他们的文学成就时,绕开日本对他们的影响几乎不可能。此书以早期创造社主要成员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四人与日本的关系为轴心,从他们留学日本为起点,绵延至“二战”期间,从各个角度展开他们在生活、文化、文学、政治等方面与日本之关系的分析与批评。立足于“历史不应该有空白”的立场,以注重史料和同时代的文献为原则,用比较文学的手法,综合地考察了早期创造社与日本文学之关系,提出了不少崭新的观点,以期填埋创造社与日本文学关系研究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