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如今青少年文学迎来了“黄金时代”。种类繁多的书目看得人眼花缭乱,但真得算得上“繁荣”吗?
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接受未来网采访、谈到青少年文学时表示,有些作者,创作只是在“迎合”,而这样的创作的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
为了迎合而创作,是不会出精品。更何况,这些作者迎合的并不是真正的读者——孩子们,而是这些书的购买者和拥有主流话语权的评判者——孩子们的家长。
对于家长来说,希望给孩子营造一个尽可能安全、温馨的环境的初衷无可厚非,但是过度的保护往往会本末倒置。许多家长很少去思考自己的孩子到底喜欢什么,以及为什么喜欢,他们习惯包办一切,给予孩子自认为好的东西,甚至包括读什么书。
如果稍微关注一下电商和实体书店的图书排行榜,就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由于电商网站的消费主体以成年人(家长)为主,因此电商的童书畅销榜大多为教育部推荐书系、经典名著;而各地的新华书店童书销售排行,则多以类型化小说为主,奇幻、科幻、校园、动物文学等,这些题材永远是孩子自己的首选。从这里就不难看出家长的期待和孩子本身的喜好之间的差距了。
现在我们重视儿童阅读,儿童作为阅读的主体,应该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课外读物应是生活的调味料,帮助孩子排解压力,收货丰富的情感体验,而不仅仅是学习之余的营养补充剂。
台湾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林文宝教授也认为,对孩子来说,阅读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成长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产生自己与世界产生连结的能力。
让孩子永远活在襁褓里,要求他们一定要看“无菌”的读物,而不给予他多种选择,最后很可能会让孩子排斥阅读。
以这些年国内最为畅销的儿童小说《查理九世》为例,几乎已经到了孩子们人手一本的程度,但是在许多家长看来这种惊险的、带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不仅不能让孩子收获知识,反倒会教唆他们去涉险。
而实际上,他们的孩子早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他们已经具备基本的思考力和辨别力。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挑书看,喜欢那些和自己的思考力、辨别力相匹配的书。
《查理九世》之所以能获得他们的青睐,并不仅仅是它外层所包裹的神秘、惊险元素,更多的小读者读到的是书中小主人公们面对困难不畏艰难的品质,墨多多等组成的冒险队在世界各地冒险,各种离奇古怪的秘境等待他们去发现,他们不退缩是因为他们一直坚定地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妖魔鬼怪,人们真正恐惧的是未知的东西。
一部好的青少年作品,不但有利于提升文学鉴赏水平,也能帮助孩子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和世界观。有些时候,偏信来自不真实考察的主观臆断。作为家长,找个晚上和孩子一起躺在床头,陪他们读一本他们认为的好书,再交流一下彼此的感受吧。这要比“包办读书”明智得多。文/赵君
9月12日,阅文集团旗下全新女性阅读旗舰品牌“红袖读书”上线发布会在沪举行,希望通过红袖读书,更好地打通女频从线上内容创作互动到线下衍生品开发的经济链条,加力女频IP的培育开发。
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是全球人均阅读量第一的国家,拥有的图书馆和出版社数量也位居世界前列。“知识是可以随身带走且不被掠夺的’财富’。”这是犹太人的一句谚语,无数的犹太人从很小的时候就信奉着。
人类似乎从未停下探寻未来的脚步。正是源于对于未来世界的无限构想,人类才能不断进步。科幻世界离每个人都并不遥远,小说、影视剧等诸多题材,都不乏对未来世界的探索与构想。
数字阅读在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发展趋势后,被连续五次写入政府报告。总理曾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上提到“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