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新峰计划滋养“文艺之树”:古树发新叶 浙军花盛开

2016-08-06 12:08:39      参与评论()人

中新网杭州8月6日电 (记者 施佳秀)一位哲学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然而,文化要发展,关键在人才。名家辈出的文化大省浙江,并未止步在已有的成绩上,而是瞄准新的文艺人才打造,“新峰计划”破土而出。

2013年,浙江省文联实施了打造视觉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针对美术、书法和摄影三大艺术门类择优选拔青年艺术人才,3年时间培养了近百名青年艺术家,打造出了一支崇德尚艺、服务人民的文艺新浙军,成效渐显。

每一年“新峰计划”的创作成果展,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田宇原都会出席,看着这帮正在攀登“新峰”的青年艺术家,他深感欣慰,在他看来,这些艺术家正是文艺新浙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产生浙江名家大家的重要基础。

古树逢春发新叶,丹青翰墨花盛开,“新峰计划”正在用它特有的养分滋养着浙江这棵“文艺之树”,培养出一批批文艺新浙军。

浙江文艺根深叶茂 招贤纳才雪中送炭

在浙江文化事业发展中,美术、书法和摄影三个项目一直非常昌盛,尤其是美术,20世纪30年代开始,浙江美术文脉就没有断过,一直是中国美术重镇。

在历史长河中,浙江人才辈出,诞生了一大批美术、书法和摄影的文化名人,其中包括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孙过庭、赵孟頫、吴昌硕、沈尹默、陆维钊、沙孟海等彪炳史册的书法大师,以及丰子恺、潘天寿、孔仲起、冯骥才等美术界的名人名家,此外,还有俞创硕、郎静山、高帆、徐肖冰等知名摄影家。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何保持美术的持续发展、后继有人?甚至于,如何将繁荣的文化底蕴保持一种长期的势态?在浙江看来,中青年艺术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新峰计划”应运而生。

“浙江有很多艺术家处在‘散兵游勇’的状态,处在茁壮成长需要施肥灌溉的重要阶段,‘新峰计划’给新人提供了成才的平台。”具体负责这一项目的浙江省文联创研处处长郑晓林如是比喻“新峰计划”的作用。

“我们艺术家的艺术创作都是感性表达,在很多情况下,你不会去计划着去规划艺术创作本身。在‘新峰计划’之前,我们对未来的个人发展并没有太强的逻辑性规划。”新峰计划艺术家之一、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师李明桓就如是说。

除了缺乏对未来发展的系统规划,这些艺术家还面临成长的困难和苦恼,对未来感到迷茫。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摄影系的陈吉楠就是一个例子。

陈吉楠本科、研究生学的都是摄影,从事摄影创作经济上特别不稳定,毕业后的她忽然发现,许多同学都转行去当公务员或者去做职员了,她也面临着来自家庭的压力,不禁也开始思考:未来该继续从事自己喜爱的摄影还是另谋出路,她选择了继续搞摄影,但是,这条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2013年,浙江省文联推出了该省视觉艺术青年人才培养的“新峰计划”,以五年为一个时间段,每年推出30位具备较好综合素质、较高艺术素养和较大发展潜质的美术、书法、摄影青年创作人才,每年投入不少于150万元的培养资金,为他们度身定制了相应的培养计划。

尽管投入了不少资金,但是郑晓林坦言,“新峰计划”里,金钱支持只是一个方面,“我们注意到青年艺术家成长的困难和困惑,就是想要在他们成长的初期,最需要社会承认和学术帮助的时候,扶持和培养他们,为他们做些雪中送炭的事情。”

“新峰计划”的提出对这些艺术家来说,的确是雪中送炭。

“(在迷茫的时候)有个平台或者组织肯支持你,对你来说很重要,给你信心,让你觉得有办法继续。”陈吉楠说,毕业时能够加入“新峰计划”,她受到了鼓舞。

同样,对李明桓而言,新峰计划让他开始制定自己的创作计划,“艺术是不可能用度量衡来标尺的,但对个人的努力程度是可以的,我当时规划了5年内要干嘛,现在将近三年了,我已经完成了近八成,对于成果的显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有效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创作能力。”

“对年轻人的培养、塑造是应该要关心的,他们艺术成长的过程中培养与不培养,扶持与不扶持还是不一样的。”田宇原说,更好地形成整个社会关注文艺人才培养的氛围,对未来青年艺术家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

三年培养“硕果盈枝” 多措并举成效显著

《水城风物》、《秋光醉木犀》……在去年年底的2015年度浙江省视觉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创作成果展上,30位新峰计划培养对象的近260件作品在浙江美术馆展翅,这些作品风格迥异,有着强烈的个人诉求,形象揭示了青年艺术家在面对时代、艺术、青春、生活时所作的探索、体验和思考。

张靓亮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文学硕士,入选2015年度浙江视觉艺术青年培养“新峰计划”。

本次她展出的作品内容都是江南常见的花、竹、鸟等,但又有创新。在创作时她尝试打破传统国画构图习惯,把一整幅画拆分成多个独立小图,通过拼图连接在一起,增强形式感。此外,针对以前国画“墨不爱色,色不爱墨”观点,尝试在国画里运用更多颜色,营造与众不同的风格。

创作成果展只是“新峰计划”培养青年艺术人才的举措之一,也是检验成果的一种方式。

据了解,“新峰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推介,旨在通过培训、进修、采风、观摩、举办成果展览、出版作品画册、媒体专题专访、向艺术品市场重点推介等多重举措,培养一批德艺双馨、锐意创新、富有潜质的视觉艺术新人。

以摄影为例,郑晓林表示,很多摄影家因缺乏名师指点和理论指导,拍出来的优秀作品不具备持续性,在艺术上无法突破,而“新峰计划”正好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让这些青年艺术家可以突破瓶颈。

“浙江的人才交叉性融合性比较好。”李明桓说,文联、高校的大艺术家同时也是本次“新峰计划”的导师,“这对一个专业和一个地方的人才培养是极有好处的。”

根据不同门类有针对性去采风,接受专门的授课讲座和专题的培训,进行重走长征路等主题创作,办展览,出书,拍纪录片,向艺术品市场推介……“新峰计划给这些艺术家提供了条件和方向,使得他们更好地在这个工程里面获益。”田宇原说道。

“新峰计划”不仅仅是提高了艺术家的综合素质,也给他们的事业发展带来了很多变化。

“这些年运行情况看,新峰艺术家在国家重要的活动上已经有崭露头角的人。”田宇原说,刚刚结束的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文艺家扶持项目中,浙江有6位美术家榜上有名,他们是罗小珊、赵舒燕、蒋梁、周蕴智、刘元捷、韩熙,令人欣喜的是,他们全都是“新峰计划”艺术家。

就在2015年下半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和浙江省文联联合主办的“TOP20·2015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中,陈吉楠成为了入选这一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重要学术品牌活动的20位新锐摄影师之一。

“我就是拿着在‘新峰计划’创作的作品参加了这次评选。”陈吉楠说,而成为新锐摄影师又成为了她艺术事业道路上新的起点。

“国家艺术基金跟‘新峰计划’是很有关系的,‘新峰计划’资助出版的个人作品集对我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李明桓说,一旦申请到国家艺术基金,不仅能够直接得到国家层面的创作资助,还代表着该专业领域或课题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

不仅如此,“新峰计划”还能让艺术家在艺术品市场的价值得到提升。

郑晓林就说,对一些拍卖行而言,新峰艺术家这个标签就代表着是被浙江艺术圈认可的青年艺术家,一定程度上能够在经济上得到回报。

文艺之树植根常青 发扬壮大文艺浙军

“新峰计划”的选择并不盲目,而是有一定的设定和要求。

郑晓林介绍,首先“新峰计划”要求艺术家年龄一般在38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可以放宽到40岁。其次,这些人在美术、书法、摄影上足够优秀。

如何判定是否足够优秀,浙江省文联引入了专家组进行评定。

“未来30年,我不能保证‘新峰计划’这批人都会成为名家、大家,但是未来30年,浙江有重要的名家、大家,很大的可能性有人会出自‘新峰计划’。”郑晓林对新峰计划培养出的青年艺术家很有信心,在他看来,对于入选“新峰计划”的青年文艺人才而言,艺术探求之路刚刚起步,过程将更加艰辛而漫长。

在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骆献跃看来,“新峰计划”主要是为了起到引领作用,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和契机来鼓励所有青年艺术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上,希望这些青年艺术家能引领这个时代的风尚,创造出更好的佳绩。

艺术青年人才培养可以从“聚变”到“裂变”。近年来,浙江越来越重视文艺人才队伍的培养,深入实施青年戏剧人才“新松计划”、青年视觉艺术人才“新峰计划”、青年文学人才“新荷计划”、青年影视人才“新光计划”等系列培养工程,在浙江大地撑起一条繁花似锦的文化长廊。

其中,浙江京剧团翁国生、浙江交响乐团邬娜、温州市艺术研究所蒋胜男等一批中青年创作人才,在“新松计划”的扶持下崭露头角、施展才华,给浙江的戏剧舞台注入了一股活力。

浙江文化发展过程既要有高原又要有高峰。近年来浙江各文艺门类精品迭出,异彩纷呈,涌现出一批足以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的扛鼎之作,部分艺术领域高原之上高峰初现。

田宇原认为,这跟浙江的青年艺术人才的培养关系匪浅。

繁荣浙江文艺不仅需要当代文艺工作者努力从高原向高峰的一次次攀登,更需要未雨绸缪地培养一支着眼于未来文艺创作持续发展的文艺浙军。

田宇原说,文艺浙军有不同的“兵种”,就像海军、陆军、空军一样,文艺浙军也有不同的艺术门类,而“新峰计划”正是在培养文艺新浙军,“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好,队伍做出特色来,把这种力量积聚起来,形成一支综合的队伍,浙江的文艺就走在全国前列。”

进入2016年,结合造型艺术人才队伍实际,浙江在连续三年实施“新峰计划”基础上,已经将入选“新峰计划”的专业领域从美术、书法、摄影艺术扩大到民间工艺,这是“新峰计划”的升级版。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勇为人先的浙江用“新峰计划”不断地培养新的文化力量!(完)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