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内地百余文博专家互享丝路文物保护的“科技因素”

2016-08-16 20:08:06      参与评论()人

中新网兰州8月16日电 (记者 冯志军)丝绸之路文物保护科技研讨会——全国第十四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16日在兰州召开。来自全国19个省市54家文博单位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110余位专家学者,针对丝绸之路文物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建言献策。

由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和考古文物保护化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承办的此次会议,围绕丝绸之路沿线古遗址保护、实验室考古发掘、可移动文物保护与修复等领域热点进行研讨,并分享近年国内外文物保护方面的科研成果及保护新技术、新观念。

在长期从事文物保护研究的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龚德才看来,可被视作一门学科的文物保护和医学非常相像,都是“看病”,不同的是后者是为能说话的人治病,但前者诊疗的对象是不能说话的文物,难度更大,这就需要不断引进科技创新,从宏观和微观等多个途径对文物“问诊”。

龚德才表示,传统考古以器物为主,因技术限制,土壤里残留的东西和文物表面肉眼看不见的东西长期被“忽视”,但这些恰是可以给考古方面提供很重要的史料。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文物保护与科技的联系可日益不可分,比如考古勘探中已借此实现了“上天入地下海”的飞跃。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作为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地处西北内陆的欠发达省份甘肃近年在文物保护领域与“科技”一词的联系日益紧密。其中以古老的文化遗产敦煌石窟与现代科技创新融合的“数字敦煌”最被外界所熟知,它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满足人们对敦煌瑰宝的游览、欣赏、研究等需求。

“今年,‘数字敦煌’展参加了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是全国文物领域唯一参展的科技创新成果。”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白坚透露,近年来,在敦煌研究院的示范带动下,甘肃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文物保护科学研究水平和技术研发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白坚表示,针对眼下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还存在经费投入不足、保护机构分布不均衡、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问题,希望与会者“不拘一格”交流彼此研究成果,探讨研究方向,以提高此领域的保护研究水平。(完)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