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缩微31载 让珍贵典籍“再活500年”

2016-09-01 15:09:40  四川在线    参与评论()人

而第三代正片的保存要求就没有母片那么高,一般都是用纸盒子保存。“每拷贝一代,胶片的解像力就下降一个等级,比如第二代母片可以放大到40倍,而第三代正片则可以放大到30倍。”

如今,国家图书馆等不少图书馆都对读者开放了缩微文献阅览室。读者看到的每一种缩微文献,都要经过文献整理与补缺、文献拍摄、缩微胶卷冲洗、母片质量检查、拷贝、缩微文献阅览服务这6步。

何先进告诉记者,预计今年9月,四川省图书馆设在负一楼的缩微阅览室就将正式开放。到时候,除了《洪武南藏》之外,读者将能查阅到《水浒叶子》《花间集》等更多的善本古籍。

补缺与数字缩微 化解藏与用的矛盾

在抢救拍摄珍贵古籍文献的同时,在缩微中心统一协调下,各地图书馆还在全国调派人员,开展了大规模的文献补缺工作。30年间共补缺报纸1180钟,224余万版,期刊上千种,近2万期。

缩微文献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其完整性。何先进说,对于缩微工作而言,补缺非常重要,同样也非常繁琐。

在抢救完第一批进入国家古籍善本目录的图书之后,四川省图书馆随即启动了旧报纸、期刊的缩微工作。“报纸是最难保存的文献之一,”何先进说,为了补齐馆藏的报纸期刊,四川省图书馆通过省内外公共图书馆补配回缺藏的民国时期旧报纸15万余版,旧期刊100余万页,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报纸19种。“一方面提高了文献的史料价值和馆藏质量,另一方面也为向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打下坚实的文献基础。”何先进告诉记者,从创刊开始到2000年的《四川日报》,四川省图书馆通过多方努力,全部进行了缩微复制。

据四川省图书馆原馆长李忠昊回忆,当年为了补缺,四川省图书馆专门派了一辆车,每周往返四川各地取送报纸。“三年时间,行程30多万公里,跑遍了四川21个市州。”

而未来,缩微的大方向将是数字缩微。据了解,从2014年开始,四川省图书馆就已启动了古籍数字化的工作,《华阳国志》《四川通志》《水浒叶子》《芥子园画传》等都已经进行了数字缩微。“这种技术是利用数码摄影或者扫描技术,将文献转换成数字古籍,保存在计算机硬盘上,然后再激光打印到胶片上,因而成本更低,能更好解决古籍善本的藏与用的矛盾。”何先进说。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