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中国青少年兴传统文化热 北京双胞胎姐妹吟诗作赋忙

2017-03-12 15:25:46      参与评论()人

中新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黄少华)春日正暖,万物已萌。北京双胞胎小姐妹李若曈、李若晗在忙着高三功课的同时,仍常吟诗作赋习文,着汉服品民俗,沉浸在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中。

时下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转型,多元文化深刻融合碰撞,移动通讯、网络传播、快餐饮食等催快人们的脚步,便利了生活,也让很多“低头族”迷失了前路。一种觉醒正蔚为风潮,“常回家看看”成为呼唤人们回归伦理与传统的标签,而在青少年中悄然兴起的“国学热”“传统文化热”则升华了其内涵。

若曈、若晗分别就读于一墙之隔的北京建华实验学校和十一学校,自小都爱读书,吟诵诗词,揣摩韵律,逐渐领悟文学情愫;尝试习作,在网络诗词论坛上就教,认知拟古体、流年体、实验体;互相推敲,由稚嫩而渐入佳境。

秋季抒怀,李若曈作《十六字令·菊》:“秋,绿意红情不肯留。重阳客,东水自行舟。”李若晗《少年游·重阳节登高有感》为“登高日晚落霞红,倦客俱归踪。衰阳残柳,寒波鹤影,涟碧渡秋风。凭栏远眺京城小,山色与霓虹。黯淡星河,依然明月,孰与古时同?”

同样咏梅,李若晗《梅》作曰:“谁倩春风至,遗我一枝梅。东君相去远,茕茕愁不知。韶华无端误,青春尽日稀。红颜不肯老,犹自展娥眉。”李若曈在《腊月梅思》中则写道,“冷蕊初香噙碧露,虬枝玉骨吐新娇。西窗岁岁花开异,何故今宵似旧宵?”

李若曈这样表达对诗词的喜爱:翻开一页宋词,在迷人的字句里寻一座青山,游一湖绿水,体会千千万万种情怀。让自己的灵与肉,融进古典的光阴。而你所必需的唯一途径,便是深入灵魂的热爱。

由诗词曲而赏中国文字之美,姐妹俩厚积薄发。

李若晗的《永远的梅瓶》写道:“啪”的一声,那摇摇晃晃的梅瓶不慎从书架上摔了下来,在地板上结结实实跌了个粉碎。新插的腊梅犹带着几滴清露,此刻却揉碎了一地的残红,星星点点地散落着,在雪白的地毯上显得格外触目惊心……她勉强露出一个安抚的微笑,木然转身走出来卧室的门,“咚”的一声,把自己关进了书房里。她太想一个人静静了。她此刻心中五味杂陈。书房的光线明亮又充足,透过印着碎花的纱帘照进来,烤得地面暖烘烘的。她往后一仰躺上了床,呆呆地看向天花板。空气中浮动的尘埃在阳光强烈地照射下清晰可见,她漫无目的地瞧着它们在空中飘荡,思绪也越来越远……

这篇作文被北京十一学校语文特级教师闫存林在一个讲座中引用,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以及主旨表达,与会语文老师的普遍赞叹作文文字的精炼与修饰的恰当,气氛的烘托与人物的心理,无不细致入微。

李若曈亦不遑多让。《北平的诱惑》就有这样的文字:有位诗人说:一下雪,北京就变成了北平……这转瞬即逝的雪花,正诱惑着我一步步,靠近北平。我应邀而来,身着桃红的袄子、遮足的绣裙,撑一把油纸伞漫步在雪中的南锣鼓巷,寻觅着遥远的北平……门檐上白霜黛瓦,相映成趣,朱红的门面因岁月的沉淀掉了些漆色,一对狮首衔着陈旧的门环。这对门环,也因风尘的蚀咬而锈迹斑驳,别样可爱。我停下了,忍不住伸出冻僵的手指,哆嗦着抚摸它……我所熟悉的不是北平,不是那个“渴不死西城,饿不死东城”,问着“喝了没您”、“吃了没您”的老北京……如今我走在雪花纷飞的巷陌,鼓起勇气寻找遥远的北平。

两姐妹以文学抒情达意,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在母亲生日时,她们手工制作了收集自己诗词作品的线装书致赠。她们曾参加民俗活动,穿着的褙子在路上却被人误为韩服,她们一路忙着解释“这是汉服”。(完)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