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光明日报刊文:历史剧的春天来了吗

2017-03-02 09:48:19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今年大火的仙侠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应该说,有的作品戏剧结构巧妙、人物性格鲜活,赢得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青睐,为丰富电视剧类型化创作注入了活力。然而,在资本追逐之下,架空历史的玄幻剧、仙侠剧几近泛滥,而艺术品质较高、题材严肃厚重的历史剧却收视遇冷,这应该引起业界的足够重视。

“架空历史”是一种“省劲儿”、“聪明”的创作手法,是接“行活儿”、挣快钱的制胜法宝。从某种意义上讲,创作者之所以要架空历史,是因为艺术功力不足,不能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下完成合乎历史逻辑、人物关系、习俗礼制的叙事。架空历史的作品,不需要严谨深入的田野考察,不需要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探寻历史真相。因为所有在真实历史中不合逻辑的事件,在虚无历史和玄幻剧情的掩护下,似乎都能够顺理成章、蒙混过关。于是,正史讲不通的用野史讲,侠客讲不通的用神仙讲,然后就仙侠满天飞、玄幻不停歇。

正剧回归是潮流使然

仙侠剧、玄幻剧的喧闹和历史剧的沉寂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电视剧的传播渠道从传统的电视平台大量转移到网络平台。网络主流收视群体以90后乃至00后的青少年居多。他们更喜欢碎片化、感官化、二次元、浅阅读的剧作形式。而具有厚重文化底蕴、叙事逻辑严谨,需要凝神观看、相对“烧脑”的历史剧,与主流网络受众的观赏诉求有些出入。传统的电视播出平台则以中老年观众为主,这其中大部分受众更喜欢家庭剧、年代剧等叙事线索相对简单的作品。历史剧的阅读门槛较高,它的目标人群大都是文化程度和审美能力较高的精英阶层,而这部分受众却很难有时间持续追看篇幅较长的作品。所以,历史剧的传播现状比较尴尬,即主流收视群体大都较少关注历史剧,而历史剧的目标人群却没有时间或者精力观看。投资方和创作者基于上述情况,就把创作重点转移到既省力又挣钱的仙侠剧和玄幻剧上了。

再者,历史剧的编剧周期较长,动辄要数年时间才能打磨一部精品,因此不可能在短期内涌现出大量优秀剧本。此外,历史剧的编剧存在断层现象。资深编剧要么“慢工出细活”,要么转做其他类型剧。青年编剧或是功力不够、心焦气躁,或是架空历史“挣快钱”。

《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大秦帝国之崛起》等剧的播出,一方面说明观众渴望更有智慧、更有诚意的历史剧来变换口味、滋养心灵。另一方面从创作的角度来讲,电视剧市场每隔几年就会由某一类剧作引领潮流,像谍战剧、都市情感剧、涉案剧等。近段时间,其他类型剧相对沉寂,而高品质的历史剧集中涌现,一时间成为话题焦点。因此,历史剧的回归不是复兴,而是市场潮流使然。

创作应注入时代精神

创作历史剧,首先要有静水深流般的美学追求,要有工匠精神和人文情怀。历史剧中有朝代更迭的历史教训、有时事格局的风云变幻、有人性深处的幽微观察,它可供人们回溯历史、观照现实、参悟人生。一部严肃而富有诚意的历史剧应把握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关系。要依据史学记载和民间典籍,相对客观地表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景观,在人物塑造方面符合一定的历史规律和历史逻辑。

如《大秦帝国》系列在人物造型、服饰搭配、行为礼仪方面严谨考究,努力重回历史现场。《大明王朝1566》在表现政治权谋的复杂性和人物内心的丰富性方面,展现了颇具厚度与力度的历史景观。《于成龙》以传记式的叙事方式借古喻今、激浊扬清,为剧作注入时代精神。

《于成龙》

历史剧还要采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手法,以尽可能地符合历史规律和历史逻辑的方式,虚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与艺术创建的剧情和人物。像是《大秦帝国》系列中演绎的皇家爱情,《大明王朝1566》中虚构的“改稻为桑”的国策等等。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每一段都有各自的璀璨与光华,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创作者要俯下身段向古人致敬,站立起来书写时代,只有在文化引领与精神攀登上有坚守和担当,才能够创作出经得起岁月淘洗的艺术精品。

(作者杨洪涛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博士。原文标题《历史剧的春天来了吗》,刊载于《光明日报》3月1日12版。)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