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她的笑容里缩影了华语电影的简史

2017-05-10 13:35:50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戏剧大师曹禺唯一的导演之作《艳阳天》,由李丽华和石挥主演。资料图片

戏剧大师曹禺唯一的导演之作《艳阳天》,由李丽华和石挥主演。资料图片

独孤岛主

借着今年北京电影节的契机,重温李丽华早年的代表作《假凤虚凰》和《艳阳天》。比照黄佐临和曹禺两位戏剧大师镜头下的青春明艳李丽华,和导演李翰祥在《三十年细说从头》里言辞谦卑追忆的“影坛天后”,让人涌起几多感慨。这位不久前辞世的传奇女演员,一生几经起伏,自北向南,她个人的银幕闯荡串联起一段华语电影的简史,在中国电影值得铭记的那些篇章里,总能找到她的身影。两年前,90高龄的她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时,是个亲切如邻家阿婆的老妇人,不了解过去的后来人怎能想象,她的平和笑容里缩影了华语电影曾经历的从离乱到辉煌的时代。

——编者

今年北京电影节设置了“纪念文华公司70周年”的展映单元,于是有机会重温了李丽华早年的两部代表作,《假凤虚凰》和《艳阳天》。比照黄佐临和曹禺两位戏剧大师镜头下的青春明艳李丽华,和导演李翰祥在《三十年细说从头》里言辞谦卑追忆的“影坛天后”,涌起几多感慨。

这位不久前辞世的传奇女演员,一生几经起伏,自北向南,她个人的银幕闯荡串联起一段华语电影的简史,在中国电影值得铭记的那些篇章里,总能找到她的身影。回想1990年代初,大隐于市的李丽华偶然露面,接受新加坡媒体采访,年近七十的她开口仍是一口悦耳的京片子,姿态谦和的她看起来是个特别亲民的妇人,谁能想到,她的平和笑容里缩影了华语电影曾经历的从离乱到辉煌的时代。

李丽华出生时非常瘦小,像只小猫,因此小名“小咪”。她的父母都是当时的京剧名伶,父亲李桂芳是小生,母亲张少泉是老旦。父母本不希望小女儿入梨园行,但李丽华少时学业不太好,于是在一位前辈建议下,她被送到北京学京剧。可是学戏才开了头,抗战全面爆发了,她只能回到“孤岛”上海。

当时上海的电影工业遭受战事重创后,退避到租界内继续运作。1940年,15岁的李丽华经姐夫推荐,被艺华电影公司相中,她主演第一部电影《三笑》就在银幕上直接对阵“金嗓子”周璇。当时艺华公司与国华公司“撞车”拍摄《三笑》,两部《三笑》火拼,国华版《三笑》的主演是声誉正隆的当家花旦周璇。虽然周璇只比李丽华年长4岁,但毕竟后者初出茅庐,全无表演经验。结果两部电影的票房平分秋色,新人李丽华不输周璇,而且借着公司的宣传攻势迅速成名。《三笑》之后,艺华公司趁势让李丽华主演了《千里送京娘》《啼笑因缘》《魂断蓝桥》等,她飞快成了当时上海影坛的“少女偶像”。

可惜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大量遗失损毁,我们现在能找到的李丽华最早的表演留存,是1942年的《秋海棠》。这部分成上、下两部长篇情节剧改编自秦瘦鸥同名小说,18岁的李丽华一人分饰两角,在上集中是受军阀蹂躏的女中学生罗湘绮,下集中是罗湘绮的女儿喜宝。李丽华对这两个角色的把握和处理,丝毫不比前辈胡蝶在《姊妹花》里的表现差。她的表演质感明显的不同于以文明戏入行的演员们,神情身法来自从京剧里学来的程式,她胜在眼神明亮,演出少女情态的神采。片中有个场景,喜宝在包厢里唱京剧,道貌岸然的看客们在古中国的传奇故事里不知今夕何夕,那个瞬间,借着李丽华的声音,电影里扭曲的世界和现实中沦陷的上海,虚实模糊了界限,两个世界重叠了。

李丽华在孤岛时期的上海迅速走红。战争结束后,她的演员生涯眼看要终结。她的东山再起,是凭借文华公司出品、黄佐临导演的《假凤虚凰》,因为这部卖座喜剧,她从一个高颜值的明星,转型成被认可、也备受瞩目的演员。

黄佐临最初不敢起用李丽华,又不能找到更好的人选,很是纠结,最后去请示柯灵,得到柯的认可后,时年22岁的李丽华挣来了第二次的演艺生命。事实证明,黄佐临挑演员的眼光了得,李丽华的表演与当时坚持走中产人文喜剧路线的文华公司的气质相得益彰。编剧桑弧擅长编织不同阶层女性的微妙心态,导演黄佐临擅长余味浓厚的善意讽喻,李丽华与石挥饰演的一对扮阔佬相亲的男女,两人用肢体与表情细腻传达出小市民的生动情态,《假凤虚凰》和《不了情》《太太万岁》一起,成就了1940年代中国人文电影的高峰。

之后,李丽华随影人南渡的大流离开了上海,在香港迎来她真正意义的职业巅峰。

初到香港时,她主要和“上海老乡”们合作,相继主演《花姑娘》《小凤仙》《说谎世界》《诗礼传家》等,这些电影多出自左翼电影人之手,风格写实。朱石麟导演的《花姑娘》把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羊脂球》移植到抗战的背景中,在这部电影里,李丽华演活了一个被出卖、被侮辱的悲惨姑娘,得益于层次丰富的剧作,《花姑娘》在抗日题材电影中是最出色的作品之一。这一时期的李丽华的银幕形象,一改在上海的摩登外形,在“接地气”的现实主义正剧里,她的表演深度与广度有了质的飞跃,从“少女偶像”、“美女谐星”逐渐成熟为什么角色都能扛的多面手。

内地影人的集体南迁,极大程度地改善了香港电影业的制作水准,南渡影人制作的国语电影在东南亚地区大放异彩,更是直接提升了香港电影的地位。

1952年以后,带有尖锐现实批判意味的电影在香港逐渐退到次席,呼应大众娱乐诉求的类型片逐渐兴起,老上海时期的大片厂制度和明星制在香港落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李丽华开始了和邵氏公司的频繁合作,成为香港影坛20年不过气的常青树,她的职业辉煌期恰好地对应着邵氏公司以及整个香港电影工业的崛起。

在李翰祥的导演处女作《雪里红》中,李丽华扮演泼辣又背负悲情宿命的雪里红,到了易文导演的《盲恋》中,她演无法接受丑陋丈夫的复明女,同样由易文导演的《小白菜》中,主演还是李丽华。处理这些反差极大的角色时,李丽华擅长从具体情境出发,运用人物体态的细节,不动声色,又细腻真实。当然,她最深入人心的那些角色,还是在黄梅调电影里。

1950年代末黄梅调热潮兴起时,李丽华年近不惑,对于女演员而言,她那个年纪已经没有太大优势了。当时香港各大公司的明星制度,对演员有明确的定位,也变相地限制了演员的戏路。李丽华破除了“青春”和“戏路”两条诅咒,霸气地碾压了当年的“小花”们,成为在邵氏公司独当一面的全能型大女主。1960年代初,她接连主演李翰祥导演的《杨贵妃》和《武则天》,乱世悲情和盛世雍容都被她演绎得极有信服力,她的大气端庄在当时无人能及。更难得是她“能上能下,能屈能伸”,在邵氏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万古流芳》《红伶泪》等作品中,市井妇人、端庄夫人、民国花旦她样样能演——她的全盛时代,和香港电影百花齐放的黄金岁月,是相互映照也相互成全的。

李丽华提携过初入行的李翰祥,后来两人为了《红楼梦》闹翻,直到1969年,他们在台湾修复友谊,合作了抗日谍战片《扬子江风云》,这年李丽华47岁了,但她艳压全场,塑造了老辣而深藏不露的谍战女强人,成为华语影史上一个独一无二的银幕形象。四年后,她主演胡金铨导演的《迎春阁之风波》,这个妩媚泼辣的“万人迷”客栈老板,和《扬子江风云》里的女谍报人员有着异曲同工的魅力,这两个角色成就了她表演生涯后期最具光彩的两次演出。

岁月夺去了她曾经轻盈窈窕的身姿,随着年纪渐长,她若干次地陷入过“整容”的非议,但李丽华用她的作品在“快消型”的明星和有追求的演员之间划清了界限,她接纳了时间印刻在自己身上的痕迹,转化为所演绎角色的深度和厚度。在《迎春阁之风波》那个惊心动魄的客栈交锋空间里,年近50的李丽华仍然是光耀夺目的。

60多岁时淡出影坛以后,李丽华深居简出,她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2015年11月21日,接受金马奖终身成就奖,她坐在轮椅中被推上前台,颁奖嘉宾成龙在她面前,单膝半跪,也许只有熟知华语电影过去的人们才能够体会,这个亲切如邻家阿婆的老妇人,是见证华语影史的活化石。今年3月19日,93岁的李丽华去世,她见证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初创与曾经的离乱,被卷入过娱乐与政治的纠葛,而今一切归零,今日之人,以神话眼光回看她的一生,在她眼中,也许银海天涯都是一场梦。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