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古朴端庄的汉代绿釉陶

2017-06-01 15:03:28    收藏快报  参与评论()人

图4

汉代绿釉陶,是流行于东汉为随葬而烧造的一种陶器,其造型之朴实、纹饰之秀美、工艺之精湛,无不令人惊叹。作为东汉发明创烧的新品种,它上承商周瓷器的施釉技术,下启唐宋三彩器瑰丽多姿、变幻莫测的装饰风格,在中国古代陶瓷群芳谱中独树一帜,是古代低温铅釉技术发展的硕果。

低温釉陶是以氧化铜或氧化铁为着色剂,以铅为助熔剂,烧成温度低(700℃左右),铜在窑内氧化气氛中使釉呈现美丽的翠绿色,铁呈黄褐色或棕红色。在还原焰的焙烧下烧制而成,它完成了从原始瓷器到现代瓷器的成功过渡,代表汉代陶艺制作最高水平。它的一些釉陶器的厚重、磅礴、宏伟、精美程度是中国制瓷史上各朝釉陶无法比拟的,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东汉提倡孝道,盛行厚葬,殉葬品力求丰富而精细,被称为“明器”,它与祭器之别在于它是专门供死者在阴间所用而非为生者用具。陪葬品中除少量石质品、金属制品、木质漆器以外,被大量使用的为陶制品,因为这种材质可历千年而不腐败。除饮食所用的器皿外,大量摹拟生活场景,加以缩微,如陶制的楼阁、仓房、灶台、兽圈、车马、井台、奴仆等等,营造虚幻环境供死者享用。

汉釉陶猪圈(图1):长26.2厘米,宽25.5厘米,高24.5厘米。圈呈方形,近圆形平底。围栏镂空,栏内有一肥猪。围栏两角处建有一间方形厕所,歇山式顶,檐伸出墙外,屋顶与厕可分开。顶圈外有梯拾级而上,通向厕门,粪坑与猪圈相通。猪圈胎呈红色,烧成温度较低,通体施绿釉,釉色光亮,是同类模型器的精品。猪圈与厕所合一,反映汉代人们的生活习俗。

汉代对每种牲畜的圈舍各有其专名,如马圈称厩,牛圈称牢,羊圈为庠,猪圈为溷。与现代猪圈不同的是这种猪舍与厕所合一的建筑形式,而这恰恰是汉代的习俗,溷本身含有厕所的意思。东汉的许慎在注解“溷”时说:“厕也,从口,象豕在口中也,会意。”唐代大注解家颜师古也指出“厕,养豕溷也。”可见当时就是圈圂与厕合一的。这主要是为积肥所需,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氾胜之书》就提到“溷中熟粪”,是指“溷”中猪粪尿、人粪尿和垫圈物充分混合、腐熟了的肥料。

汉绿釉陶井(图2):高25.5厘米,底径16.8厘米。该陶井敛口,圆形井筒,平沿外折,腹部稍弧,最大径在下部,平底。由底部井筒、中部井栏和顶部井架构成,边有汲水小罐,井架中间有一圆形的孔,用来穿绳子带动滑轮,全身呈墨绿色。西汉前期的陶井形制较简单,井身为圆筒形,而西汉晚期的陶井井身逐渐变矮。及至东汉,出现了有模制井架及模印滑轮的陶井明器,可见陶井明器的结构日渐复杂。

汉绿釉陶壶(图3):高40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15厘米。泥质红陶,通体施绿釉,口微侈,长束颈,溜肩,圆鼓腹,底承高圈足。颈部饰凹弦纹两周,肩部饰凸弦纹三周,腹、足分别饰凸弦纹两周,并在肩部饰对称的模印铺首衔环。该壶釉色浓郁明快,古朴和谐,纹饰布局疏朗,描绘笔调粗简豪放,写意感极强,反映出当时崇尚朴实自然的艺术格调。

汉釉陶长颈瓶(图4):高23.7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13.2厘米。直口,细长颈,扁圆腹,圈足外撇。口下部饰两周水波纹,以凹弦纹界边,颈下部饰一周水波纹,以凹弦纹界边。腹部饰凹弦纹,腹上部施青绿色釉。该瓶釉色匀净莹润,胎质密实,造型端庄,纹饰简洁明快,片片从胎体泛出的银光,记载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是当时陶瓷的精品之作。

汉代绿釉陶器,充分反映了汉代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制作工艺的高超,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饮食习俗,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为研究汉代社会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折射出汉代丧葬文化特征和时代的美学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有盐APP给大家送福利啦,现在加入“有盐1001种生活”微信群,就可以:

随时抢到DIY、插花、陶艺、音乐、戏剧、亲子等活动优惠券和大红包哦!!

第一时间Get各种好玩又不贵的活动!!

扫有盐君二维码,带你入群哈!!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