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余秋雨:读书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平庸

2017-06-08 14:52:18    寰视书社  参与评论()人

1959年,余秋雨13岁,当时正值困难时期,人们每天都吃不饱。而他却经常在放学后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图书馆读书,每次走到一半时就饿的走不动了。等他走到图书馆,离人家关门已经不到一个小时。

那时,从图书馆把书借出来也不容易,所以余秋雨只能在那里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等找到书,就只剩下半个多小时了,能读几页?但是,就为了这几页,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每天忍着饥饿走一个多小时,看完再走一个多小时回家。

正是少年时的艰辛,让余秋雨对人生有了自己的感知和认识:每个人生来本就平凡,但一定要有一颗不平庸的心。

他也明白,“只有书籍,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余秋雨青年

1975年世事纷扰,29岁的余秋雨因肝炎回乡下养病,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被安排到了奉化山间的一个蒋经国的图书室苦读文献,研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经过一番潜心苦读,余秋雨陆续出版了《艺术创造论》、《观众心理学》、《中国戏剧史》、《戏剧思想史》等一系列学术著作。

90年代初,余秋雨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同年文化部任命其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在担任院长期间,余秋雨推出了自己的代表作《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反响,开启一代文风,在台湾文化界和出版界引起了巨大轰动。

之后,余秋雨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中国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金石堂具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1996年,为了寻找中华文化的灵魂,余秋雨毅然选择辞职远行,独自考察并阐释了大量中华文化的遗迹。

为了对中华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他贴地穿行四万公里当今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亲身考察了人类全部重要古文明的遗址。

此后,他又考察了欧洲96座城市,跟中华文明做比较。这种考察,通过全球的电视直播感动了世界。

“了解中华文明,首先要了解中华文化脉络。”

他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像苦旅中的行者,在探询中遴癣体悟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

余秋雨以一个中国文化人的身份,用三个月时间,踏上一个充满惊险的旅程,探索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对古代文明的兴衰,当代文明冲突的根源,中华文明的独特性,都作了细微的观察和深刻的反省。为读者带来惊喜,感叹与深思。

关键词:余秋雨散文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