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当“黑科技”席卷而来 传统戏剧观念会被颠覆吗

2017-06-28 15:54:59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动态LED、机械臂、3D投影、激光表演、无人机……这些“黑科技”正席卷舞台演出,它们将引领表演艺术进入一场颠覆性的革命,还是彻底摧毁朴素古典的艺术表演精神?

日前,一台由张艺谋执导的表演《对话·寓言2047》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舞台上,美国机械臂表演团队与泉州提线木偶、瑞士无人机团队与笙、英国的全息投影制作团队与陕西地方戏曲碗碗腔、俄罗斯的视频创意团队和贵州的织布机匠人……传统技艺和高科技舞台手段发生了激烈的对话与碰撞。张艺谋把它定名为“观念演出”,他说,“这部作品在古老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对话寓言中,描述了人类在飞速发展的科技面前的思考——科技和人的关系将往何处去?”

舞台美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无法回避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与冲击。青年导演赵淼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科技元素的加入,使得作品多了一层审美维度,但观众最终能记住的不是特效,而是作品。

NASA火星车技术登陆舞台

舞台作品《对话·寓言2047》的特效团队汇聚了全球前沿的科技公司:美国机械臂表演团队“安迪·机器人”,是一家世界领先的工业机器人编排设计、程序设计公司,创始人安迪·弗雷萨曾为美国摇滚乐队邦·乔维、嘎嘎小姐等人的演唱会设计机械臂舞蹈,NASA的火星漫游车上也安装有其编程的机械臂。而来自英国的全息影像技术团队Musion3D曾于2014年在舞台上成功利用全息投影技术使“杰克逊”与现场舞者共舞,再现经典太空步。瑞士的无人机技术团队为太阳马戏团首部歌舞剧提供技术支持,在这部歌舞剧中,被无人机托起的八盏灯罩在空中自在地起舞,为演出增色不少。

当火星车上的技术款款走上舞台,拥抱科技元素的舞台美术领域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尤其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使舞台造梦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得。近年来,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仙侠游戏“IP”《仙剑奇侠传》等一系列科幻、奇幻题材的作品纷纷被打造成舞台剧。如今舞台上高技术的引入让奇崛壮阔的想象有了实现的可能。

根据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改编的舞台剧,自立项以来就备受关注,原因无它:再现原著中恢弘的宇宙背景与时间史诗,让舞台的感染力达到文字的效果,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舞台剧《三体》向观众展示了国内舞台特效技术的多元手段和所能达到的极限。当“三日凌空”出现在剧场上方时,很多观众感叹,“简直突破了次元壁”。

舞台上,余光投影的大量使用,再现了小说中“整片星空为你闪烁”的恢弘视野;雾幕投影与船型转置的结合,使切割“审判日号”带来的撕裂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同时,《三体》也是国内最先在舞台上使用无人机技术的作品。三个大型氦气球包裹着的无人机,实现了三日连珠、三体飞星等一系列刘慈欣笔下的旷世奇观。

仅有技术繁盛的“奇观秀”是荒芜的

“高新舞台技术如果离开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价值,就只能沦为一场奇观秀。”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丁罗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国内某一根据热门奇幻IP改编的舞台剧中,演员们在旋转多变的舞台上飞檐走壁,在全息巨幕营造的场景里跋山涉水,特效固然令人过瘾,然而演员的表演功力是那么孱弱,观众甚至无法清晰分辨台词,更遑论感受表演艺术的魅力。而完全遵循原著结构的舞台呈现,无视戏剧艺术本身具有的特点,也让它对内容的二次创作显得游离而空洞。

“技术虽繁盛,情感却荒芜。”丁罗男认为,追求奇技淫巧而回避深入开发,这不是拓宽舞台边界,而是恰恰相反。有效、恰到好处的特效应用,能在镜框式的舞台上再造一个世界,展现穿越时空、上天入地、降妖伏魔的神奇。但它们绝不会喧宾夺主,它们会为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打好辅助”,而不是一场技术流的华丽炫技。

赵淼的三拓旗剧社曾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上驻场演出数年,其中2012年阿维尼翁开幕大戏《大师和玛格丽特》对于特效的合理利用令他非常震撼。这部作品改编自俄国作家布尔加科夫的同名小说,被誉为20世纪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将现实与神话融为一体,揭示了惩恶扬善的主题。故事从“魔王”沃兰德及其随从来到莫斯科开始,世界发生了一些奇异的变化:剧院里下起了卢布雨,公寓里开起了魔鬼舞会,凡人涂上魔油后变成了会飞的女妖……戏中采用了灯光、激光、投影、木偶等技术和手段。更令人震撼的是,在演员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展现过程中,声光电音紧紧配合着演员的表演,它们精准、节制而有力。技术能力再强,始终没有掩盖演员的光芒,始终紧紧围绕着戏剧本体服务。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