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书法的高贵在于心性

2017-06-28 16:07:37    闻是书画  参与评论()人

书法的高贵在于心性

一、书法是什么样的艺术。

书法在我国称之为书法,日本称书道、韩国称书艺。无论其他两国如何称呼,还是我国本所涵盖的内容最丰富。汉字与书法的发源地在中国,发展最正规最完善的也是在中国,书法在中国有太长的历史积淀;中国有宏大的文化背景,其他国家的文化属于在汉字文化圈里衍生出来的,后来走向了与中国不同的文字道路,逐步脱离了支撑书法文化的大背景。在书法还被称作“书”的时候,已经具备了相对较为独特的审美方法,书法一直在发展,这个体系也在逐渐完善,书法在印刷术产生开始就逐渐脱离实用,到了民国还在用毛笔,而现今已经完全成为了承载个人思想追求和情感外化的一门艺术。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无论如何是要写汉字的,在书写汉字的时候,个人的审美取向与思想情操在书迹中得到展现。没有汉字的书法就脱离了传统的文化体系,脱离了原有的审美体系,脱离了书法的原汁原味。中国没有纯粹独立的宗教,多半的古文化都是在毛笔的记录下传承的,古人在习书的时候寄托了个人思想、情感,古人对书法与人品、心性的关系的论述还有着教化的作用。所以书法涵盖了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情;其二、书法是中国古文化的核心载体及内容;其三、书法是中国文人的宗教。

“视觉艺术”这个词是不是舶来品我们不管,若能够恰当地给一个概念,能够涵盖书法的本质的话,我们就承认它。当今的学术背景下,词汇衍生现象与舶来现象越来越多,势必就需要更多的词语解释清楚,所以当今学术是越来越繁琐了,当然,也越来越精密了。书法确实是写出来看的,说她是视觉艺术一点没错,然而容易造成一种理解误区————书法这门艺术似乎是片面追求视觉欢愉的。因而,说书法是视觉艺术时前面是要加上定语的。

二、书法审美与视觉形式。

影响书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创作与审美时又包含着作者、作品、读者三者之间复杂的矛盾,会因为人生观、立场、知识构成不同造成各种不同看法。书法是要追求美观的,确与视觉有关。启功先生就曾经论述过书法的“黄金分割点”,沃兴华先生提出书法章法的三分之一处或三分之二处是需要重视的,这些都是相对普遍的规律。然而这些规律并不是书法的全部。

古代书论中“势、力、象、形、意、法”是最为核心的审美内容,日本的学者河内利治先生对这些词语进行过详细的考论,有意研读者可以参考他的《汉字书法审美范畴考释》。苏东坡还提出过“神、气、骨、血、肉”的概念,这些都不是简单的视觉规律能概括的。

中国哲学重视虚与实的关系,与西方哲学的不同在于采用了三分法,在两极之间还有中庸,这便是虚的部分。还有独特的以心传心、口传心授等表达或教学方式。所以,西方文化是无法简单地与中国文化浑厚的底蕴彻底对接的。片面强调书法是视觉艺术则忽视了天地人之中的人,忽视了心性对书法的滋养和书法体现心性的中心环节。

包世臣在《国朝书品》中说谈到了品评书法的五个标准:“神品:平和简静,遒丽天成;妙品:酝酿无迹,横直相安;能品:逐迹穷源,思力交至;逸品:楚调自歌,不谬风雅;佳品:墨守迹象,雅有门庭。”我们对这些概念或标准只能通过实例意会,这些意会的内容是不能简单地通过视觉的黄金分割或者视觉重心等规律完全体现的。好的作品符合这种视觉规律,但包含的内容却远远不止如此。写出来的不过是外形,书法的本质内容在心性上面。若是片面追求形式,是可以很快训练出来的,然而刻意的安排是机械的,任何经过训练的人都能写得有视觉冲击力,但是单单这样却写不出书法的格调。

三、书法的心性与功用。

西汉杨雄《扬子法言》中肯定了书与人的关系:“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东汉蔡邕《笔论》强调了散怀抱的功能:“书者,散也”。 三国魏钟繇则强调了人的作用:“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东晋王延之云:“毋欺三行尺牍,即表三种人身”,表明了书法彰显的书者身份及书写态度。唐张怀灌云:“书者,法象也”,又云“书者,如也,舒也,著也,记也”。又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乃见其心”,对书法的功用及心性对书法的影响阐述得很全面。唐孙过庭《书谱》则更加简明扼要:“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唐柳公权曾有著名的笔谏:“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 宋苏轼《论书》云:凡书,像其为人。元郝经《陵川集》云:“书法即心法也。”明项穆《书法雅言》云:“夫经卦皆心画也,书法乃传心也。”清朝刘熙载则强调了张怀瓘的“如”:“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凡此种种,都说明古人在习字时对心性是何等的重视。

孙过庭在《书谱》中论述了心性在书法中的体现,十分经典:“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质直者则径侹不遒;刚佷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

可见:心性,而不是视觉形式,才是书法最高贵的地方。

王福权

王福权

号真隐子、远岸草堂主人,昵称阿福,别署福泉、蕨堂、蕨铁堂、(读博以后署名),祖籍辽宁沈阳。美学(绘画方向)博士,文学(书法方向)硕士。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书法学报》特约点评嘉宾、长安书学院副院长兼学术委员

关键词:书法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