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六神磊磊:提倡辞赋,写古文、古诗,土得很

2017-07-28 10:09:47  我有嘉宾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六神磊磊:提倡辞赋,写古文、古诗,土得很

六神磊磊的语言是简练的,也是通俗的。他用他的表达方式获得了一个庞大读者群的认可,但在这条路上也可谓是毁誉参半。

他一直愿意直面这些争议,来“我有嘉宾”第7期同样做了真诚的回答。现在,这一期问答与你如期相遇。

在六神磊磊看来,“通俗”是一种极其不容易的事。“官腔”、“学生腔”和“书生腔”,或许许多人都会,但“你让他们通俗一个试试?”至于“标题党”,他不喜欢。新媒体环境下,编辑的确需要在标题中呈现读者更关注的东西,但不意味着要放弃更根本的内容追求。他熟悉唐诗,“白居易一力追求的风格就是通俗。杜甫今天被评价最好的作品,今天看来都是通俗的。”



电视剧《射雕英雄传》(1983)中的黄蓉与郭靖。

除了唐诗,解读金庸武侠小说是六神磊磊的另一个写作领域。《神雕侠侣》中的黄蓉何以跟《射雕英雄传》中的不一样?是塑造不成功吗?鸠摩智与欧阳克同样是金庸笔下的负面人物,有着怎样的异同?他在回答书评读者的提问中都提供了一种答案。唐诗也好,金庸武侠也罢,一个是千年前的古诗,一个上世纪的武侠,两者都已成文学历史而不可模仿。但六神磊磊认为,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文学,文学形式的创新永不停息,那些提倡辞赋,写古文、古诗,“土得很”。他自然不是否定这样的写作形式,但或许“提倡”跟个人偏爱原本就是两回事,你觉得呢?






新京报书评周刊“我有嘉宾”第7期

嘉宾:六神磊磊

栏目编辑:阿东

写作

“可不要小看‘批判’二字。”

Q

提问(夏学超):博学多才的你,是如何做到把各种信息信手拈来的?

六神磊磊

我远远谈不上“博学”,这也不是什么谦虚。我见过博学的人。你看我就没有否定我“多才”。

把信息信手拈来,因为那是自己熟悉的领域而已。你也有自己熟悉的领域对不对。如果是一名厨师,他可以把关于食材、佐料、火候的学问信手拈来;如果他是一名机修工,就可以把维修的知识和门道信手拈来。

唐诗被贴上了“高雅”“博大”的标签,所以在这个领域里信手拈一些,会给人感觉不错,“有文化”。可是学问没有高下之分,我特别敬佩那些熟稔自己的行业的人。我愿意听他们讲整一天。

Q

提问(韦露):如此通俗化的写作风格,是自己日常写作的潜移默化?还是为了在这个公众号漫天飞舞的世界里去迎合读者的口味?很想知道你怎么看待“标题党”问题。

六神磊磊

曾经有人说“你算什么,你只不过会批判而已”。他不知道“批判”是一种极其高阶的行为,可不要小看“批判”二字。

同样,“通俗”也是一种极其不容易的事。官腔很多人会,学生腔很多人会,书生腔也很多人会,你让他们通俗一个试试。白居易一力追求的风格就是通俗。杜甫今天被评价最好的作品,今天看来都是通俗的。“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多么通俗啊。放在唐朝就更通俗了对不对。

标题党,好不好?不好。唐诗标题大多简短洗练,《山行》就是《山行》,《登高》就是《登高》,当然虽然也有《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这样的,但洗练隽永是主要的。乐府诗题也大都是美的,隽永的。

不过也别光骂,也要看到,这是信息的载体变了,传播方式变了。编辑之间的竞争激烈了,他们必定要牺牲一些格调,在标题里出现更多信息,换取更多关注。这是一种潮流,虽然是无奈的潮流。所以有人说短标题已死。

至于我自己,不喜欢这股潮流。我自己在努力地写一些短标题。比如《张三丰的孤独》《打老虎》《哭董卓》之类。

金庸武侠

“在更高明的小说,好人也会不喜欢好人”

Q

提问(许淑奇):金庸武侠里,《神雕侠侣》往往被视为《射雕》后传,但是主角不再一样。有一个很大的疑问,为什么两本书里面黄蓉的形象相差这么大?前面还是古灵精怪智计百出的活泼少女,后面怎么就变的特别思想顽固了呢?有没有金庸为了龙杨形象和情节设计刻意去丑化黄蓉呢?




六神磊磊

我倒觉得《神雕》里的黄蓉很成功。

只说一点:在很多不高明的小说里,好人只会不喜欢坏人。但在更高明的小说,比如金庸的小说里,好人也会不喜欢好人。

黄蓉是“好人”,杨过也是“好人”,但是黄蓉这个“好人”就是忌惮杨过这个“好人”。这难道不才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和常态吗?

你读《射雕》,是以郭靖为中心人物的,你的感情都投向郭靖。黄蓉事事为郭靖考虑,你就开心,觉得她去折腾穆念慈也是“古灵精怪”。可到了《神雕》,主角变成了杨过,你的感情都投给杨过了。而黄蓉仍然事事为郭靖计,防备杨过——这恰恰是作家成功的地方,让每一个人物的动机都真实可信,他们关心的永远是自己爱和在乎的人——这时你就会对她反感。

黄蓉的心路轨迹其实和我们每个人一样,身份变了,牵挂的人多了,担子重了,不可能像少年一样了。少女黄蓉一生气就离家出走,你会觉得潇洒、天真;少妇黄蓉就不行了,一走了之,家怎么办,女儿怎么办,丐帮和襄阳城的一摊子事怎么办呢?她要真走了,你反而会觉得这个人物不可信了。

Q

提问(苏格拉没有底):鸠摩智与欧阳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吗?

六神磊磊

只说一点:他们都是负面角色。但是金庸写欧阳克,笔下还是留有一份温情的。他让欧阳克某些时候能真心关爱黄蓉。黄蓉用计害了他,压断了他腿,他却能小声说:不要让我叔父欧阳峰知道。金庸对鸠摩智,笔下没有任何温情,一力让他变成一个偏执、虚伪、贪婪的人。这是不多的。

唐诗、金庸及当下

“文学永远会有新的形式

Q

提问(张艳玲):有人说,现在人已经写不出诗了,因为唐代诗人都写遍了,您怎么看?另外,现代人写的一些律师和绝句,实在不能算作诗,只能算凑够字数的顺口溜,您认为如何培养现代人的唐诗素养,现代人还能写出规整又有内涵的诗吗?

六神磊磊

丝毫不用怀疑,现代人写旧体诗,不可能达到那个水平了。对此我们不必慨叹,更不必悲伤,就像生老病死日月盈仄这是自然规律。鲁迅说:“我于旧诗素无研究……有时也诌几句,自省殊亦可笑”,不完全是谦虚,也是清醒,虽然他的旧体诗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文学。唐代人去写四言诗也再写不出诗经的气质,写辞赋也无复汉代魏晋的风采,就好像今天我们不可能再回头去写古希腊的悲剧,就连武侠小说,我们也不可能写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

幸运的是,文学永远会有新的形式,我们可以写别的,你看诺奖可以颁给鲍勃·迪伦对不对。

现代人,当然也可以写五绝七律,五古七古,谁也无权拦着你,作为一种娱乐和享受也很好。但第一花点时间清楚格律,你可以不遵循,可以打破,但足好先搞懂,才谈得上破,不要沾沾自喜于“老干部诗”。第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提倡辞赋,写古文、古诗,很没必要,土得很,一点都不洋气。

Q

提问(漠漠):一直读金庸,会否有读无可读的一天出现?读唐诗和读金庸,做这两件事会不会让您产生一种比照感?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六神磊磊

现在还没感到读无可读。

每一个作家都是有他的世界的,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作家你会感觉他把一张纸涂抹完都很吃力,涂着涂着颜料不够了,用力写了几万字、几十万字,似乎只写了纸的中间一部分,边缘都照顾不到了,全是难看的白边。

但有的作家,你会觉得作品里的世界很大,画幅里装不下。你站进那个世界看,觉得国土无比广袤辽阔,目力所及,重峦叠嶂,山水外面还有山水,画幅之外还有世界。金庸就是有这种感觉的。

为什么金庸的衍生剧可以很多,一个小人物都能拿来衍生成一部剧?就是这个原因。

至于你说的“比照感”,我不大会有这种感觉。一个是一千多年的诗歌,一个是近现代的通俗小说,不一样。不过偶然间,唐诗里也有侠气一闪,“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金庸小说里也会有诗情画意,这倒是相同的。

延伸阅读



《六神磊磊读唐诗》

作者:六神磊磊

版本:新经典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年7月


关键词:六神磊磊唐诗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