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巴内特:什么才是好的摄影作品?

2017-08-28 14:27:34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难民坐着土耳其小船登陆希腊莱斯博斯岛的码头。摄影师:Sergey Ponomarev。“永恒的革命”参展作品。

澎湃新闻:网络社交媒体的兴起,对于摄影艺术有怎样的影响?

巴内特:现在有很多专业摄影师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作品,例如instagram。Gideon Mendel有一个摄影项目,关于被淹没的世界,人们被迫逃离的处境,它起初就是一个instagram的项目。Michael Christopher Brown是一位战争摄影师,他在利比亚拍摄战争,其间,他的照相机坏了,因此他开始用手机拍照,并上传到网络。这是两个典型案例。我认为,专业摄影师使用instagram的一个出发点是让更多受众看到他们的图像。有时候人们会购买他们的作品。但是,上传到网络更能帮助人们理解图像。我们现在每天都看到海量图像。每个人都可以上传照片到社交媒体,其实这都是类似于策展的选择,关乎结构,也关乎你所获得的的点赞数量。但我觉得,尽管他们在不停拍照,但很多人并不会觉得自己是摄影师。



Gideon Mendel摄影作品“溺水的世界”系列

有时候,一些作品在社交媒体非常受欢迎,但并不一定是好的摄影作品。例如金·卡戴珊的照片非常受欢迎,还有例如人们很喜欢拍摄食物,但这不一定是好的艺术。而今,一些照片模糊了instagram摄影和和商业摄影的界限。一些拍摄风格也确实进入到当代摄影领域,但它们是否对于艺术有什么深入影响,现在要做出结论还为时尚早。

澎湃新闻:短视频、3D、VR等影像类型的兴起,对于摄影有怎样的影响?

巴内特:它们对于摄影有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是相互的,摄影也同样影响着它们。我们有一个展览,关于新叙事(new narrative),教授学生如何运用VR等新的技术讲述影像故事。这些都是以照片来讲故事以外的另类方式。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现在有一些摄影师,会开始通过视频、VR等形式来进行创作。

澎湃新闻:摄影在近年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巴内特:人人都是摄影家的时代到来,专业摄影家的立足点在哪里?很多摄影师在海量的图像当中,试着寻找自己的定位。他们试着超越这些图像,或者以不同的方式去呈现。

如果很多人觉得图像是免费的,可以在网络上随时获得,不需要进行购买得到。那么新闻摄影的从业者将会变得更加艰难,对于摄影师的尊重似乎也没有以往那么清晰。马格南等机构依然出售新闻摄影作品图像,它们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马克·吕布拍摄了1967年在美国五角大楼前的反越战游行中一个女孩手持花朵面对枪口,这件作品在ICP正在举行的展览“马格南宣言”中展出。

另一方面,很多摄影师开始制作摄影书、艺术书。翻阅一本摄影书,与在电子屏幕上面观看摄影作品是不一样的,有触摸感。于此同时,艺术书相对便宜一点,也有利于传播扩散,让更多人欣赏到这些摄影作品。

但我想,依然有一个市场,可以承载艺术摄影。很多艺术摄影作品的价格正在不断攀升。摄影作品的价格相对而言比绘画、雕塑更低。因此有很多新藏家愿意进入这个领域。

澎湃新闻:时至今日,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摄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巴内特:摄影独特的一点是,它不再那么特别了。如今到处都装有摄影镜头,随时可以拍照摄影,人们与摄影的关系更为接近。这对于摄影整体而言是一件好事,对于人们认识理解图像也具有益处,因为我们已经完全生活在图像之中了。

于此同时,我相信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人们了解摄影的历史,历史性的图像,它们与当代图像截然不同。对于博物馆来说,这也是一个机会,让人们对于摄影有更多理解。即便我们对此非常熟悉了,依然有很多历史性的图像,它们令人惊叹。

澎湃新闻:在全球范围内,纽约的摄影处在一个什么地位,有怎样的特点?

巴内特:我可以说它是特别的,但又觉得它似乎没有那么特别了。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全球化、国际化。相对于美国乡村风景,也许纽约和上海的街头摄影有更多相似性。全球化改变了摄影的版图。

澎湃新闻:你觉得在全球摄影领域,中国的摄影有怎样的特点?

巴内特:ICP在2000年早期曾经做过中国当代摄影的大展,稍早一些比较具有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和摄影师也比较了解,包括王庆松、荣荣、曹婓、张大力、林天苗等。

但是对于更当代的,我不太了解。今年3月,我在北京,担任“映·纪实影像奖”评委。我看到很多中国当代纪实摄影项目,遇到很多此前不甚了解的摄影师作品,对于我确实是一个启示。所以在这次评选中,我和很多年轻的摄影师进行了交流。我觉得中国具有非常高质量的纪实性摄影作品。最佳的纪实摄影作品能够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很好的平衡,迫使我进入主题,并打开新的视野。金向怡的《归来的流亡》是我最喜欢的项目之一,敏感而抒情地探索了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经历的错位感与怀旧情结。我同样非常欣赏陈博、德戈金夫、刘劲勋、杨文彬等摄影师的作品。此外,王久良关乎环境危机的纪实作品拥有很强的力量。韩萌、吴皓&张琦泽通过摄影展开了关于中国独生子女、精神疾病等问题的隐秘故事。

这次,和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的收藏家合作,让我有更多机会了解更多中国摄影师的作品,我特别喜欢杨福东、张克纯、程然、徐震等艺术家的作品。很有趣的是一些具有表演性的摆拍作品。我看到有一批中国摄影师,喜欢在真实和假象之间做玩味,同时也会利用纪实的方式来体现表演的观念。



金向怡作品《归来的流亡》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