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不用相机的“摄影师”:揭秘马特·桑德斯的手工照片

2017-09-07 15:15:43    YT新媒体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摄影 | 不用相机的“摄影师”:揭秘马特·桑德斯的手工照片

这不是魔法,也不是黑科技

他只是拿起了熟悉的画笔……



▲ Matt Saunders, Doorway #2, 2011, Silver gelatin print on fiber-based paper, 39 1/2 x 57 3/4 inches (100.3 x 146.7 centimeters)

摄影与相机,似乎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大多数人心中,照片理所当然是由相机拍出来的。但是有这么一位别出心裁的艺术家,运用独特的原理和技巧,在不使用相机的情况下创作了许多摄影作品——他就是马特·桑德斯(Matt Saunders)。



▲ Matt Saunders

马特·桑德斯从绘画与素描入手,运用独特的方法,发展出与众不同的摄影创作。他的灵感主要来源于老电影或电视节目。他将其中的电影图像重新转化为绘画,最终形成的混合式摄影作品探讨着图像是如何在不同材料、媒介和观众的体验之中得到呈现。



▲ Matt Saunders, Asta Nielsen (Butterfly), 2010

下面,就让我们来揭秘他“不用相机的摄影”方法。擅长绘画的他,让这一切也始于绘画。他首先从电影或电视画面中选取某个静止的画面,将它用墨水转绘到一张亚麻布或者聚酯薄膜上——这就是艺术家手工制作的底片了;之后再让光线透过画布使相纸曝光。墨水的痕迹会在相纸其上蔓延、晕染,同时在放大冲洗带来的特殊反应与画布材质的影响之下,形成了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混合媒体作品。



▲ Matt Saunders, Embrace, 2016, C print on Kodak Endura Premiere matte paper,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Marian Goodman Gallery, Paris

桑德斯通过自己重新创作的绘画,以及相纸曝光的过程,让画面脱离素材,并获得了新的意义。而通过这种形式创作的“照片”,给人一种幽灵般的感官冲击;而我们几乎很难辨认出原本素材图像的样子,一切都变得神秘而抽象。



▲ Borneo (Rose Hobart) #4, Version 3, 2014, C-print on Kodak Endura Premier matte paper,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Marian Goodman Gallery, Paris

对于桑德斯来说,这些“照片”对他来说其实就是一种绘画,只不过这是一种颠倒的过程——人们常常以照片为蓝本进行绘画,而他将绘画变成照片。



▲ Matt Saunders, Zeichentusche (Diptych), 2010

不过,在开始这种不用相机的摄影之前,桑德斯是只画画的。他对于创作的材质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他会在材质的两面分别创作;有时,他在两种材质上分别创作,再将其结合,以营造出独特的效果。“我的作品是合而为一的,材质却是分离的。”



▲ Matt Saunders, Matti Pellonpää, 2006, Painting, 58,9 x 49,4 cm, Oil and silver ink on mylar, framed



▲ Matt Saunders, Hanna and Giancarlo #2, 2003, Painting, 70 x 103 cm (framed), Oil on mylar

这样的理念显然也延伸到了他之后的“摄影”作品当中去——观众看到的是一张“照片”,而背后却是不同材质的结合、分离、反应。有人说,桑德斯的作品非常有辨识度,因为其蕴含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特质;而桑德斯却表示:“对我来说,用手工来处理画布、光,进行画布与相纸的分离,以达到最终的效果,这种动态关系才是最动人的。”



▲ Matt Saunders, Interview (Herta Thiele 1975) #5, 2010



▲ Matt Saunders, Spray Paint, 2010

“不稳定性是作品很重要的一个元素。它们当然是有固定形式,无论是物质还是概念性的框架;但我希望它是不稳定的,是互相影响的,是能够跳出屏幕到观众面前来的。”



▲ Matt Saunders, China in Nixon, 2011, 2011, Video, 8:33 minutes, Ed. 1/3, Single channel video

桑德斯一直在寻找创作的“盲点”,以激励自己的“进化”。在画了五年画之后,桑德斯决定制作动画——他用了最朴实的方法,画了六百幅画并将其组合。而后才想到从材质的背后创作,想到手工制作底片形成照片,再想到为作品加上不同的颜色。艺术家不断尝试创造自己的对立面,让创作异化;这是一种形式上的进化,是在面对媒介带来的各种问题时将创作不断推进。



▲ Matt Saunders, China in Nixon, 2011, 2011, Video, 8:33 minutes, Ed. 1/3, Single channel video

另一方面,桑德斯的摄影作品是在不同层面对文化的引用,是基于人类文明而非自然。“我看很多的电影,作品中也加入了电影的元素。但我其实不愿意去谈论这些,因为一旦谈到,观众可能就会专注于讨论作品中出现的电影而不是作品本身了。”十五年前,桑德斯大量阅读,因而很多灵感是来源于书籍;而如今是来源于电影。但是他表示,来源并不重要,因为这些作品最终都是全部在工作室里以一种非常工作室式的方式完成的。



▲ Matt Saunders, Patrick Mcgoohan (Brand), 2010

而上面提到的创作的“盲点”,同样也体现在他的创作过程中。由于是化学原料参与反应,黑白作品的样子要经过三十秒才能显现,而在那以后,就完全不能更改了。而彩色作品则更困难——暗房里没有任何灯光,艺术家需要花几个小时去感受其色彩与形态。



▲ Matt Saunders, Inondé 2, 2016, C print on Kodak Endura Premiere matte paper,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Marian Goodman Gallery, Paris

除了作品本身,桑德斯也十分关注作品在展览时所带给观众的感受——他在创作时,就把自己当作是观众而非艺术家。他的创作通常是一系列一系列的,让观众在欣赏时能够有一定的序列性;同时,他会用自己的方法,让不同的作品之间形成一种互动,比如他会将自己的动画作品变为装饰性作品,通过特制屏幕,使其在展厅里可以与其他的景观、作品形成对话;或者在充斥黑白作品的展厅中出现一件彩色作品。“这种方式的呈现,不只是一件作品摆在另外一件作品旁边而已,而是一件作品会大量影响其它作品的形态。”



▲ Matt Saunders, Parallel Plot, Installation View, 2010

艺术家通过线条和模糊的技巧,让作品呈现出一种运动的状态。而在过去的数年间,桑德斯 的作品也逐渐变得更加抽象和有趣,其创作技巧也在持续发展。如今,他可以利用投影仪将各种图像同时投影到画布上,亦可通过成千上万张素描在特制屏幕上的展现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动画。



▲ Matt Saunders, Inondé, Installation View, 2016,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Marian Goodman Gallery, Paris

2017年9月8日至10月23日,桑德斯将把他的作品带到上海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为我们展现一场“日光中的霓虹灯”——作品包括一件根据展览现场布局特别创作的多屏幕动态视频,还有多件绘画以及一系列新的大尺幅摄影作品。

这次展览的标题“日光中的霓虹灯”来源于美国著名诗人、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展人弗兰克·奥哈拉(Frank O'Hara)所著《午餐诗歌》(Lunch Poems)中的《离他们一步之遥》(A Step Away from Them):“日光中的霓虹灯是巨大的愉悦,就像埃德温·丹比所写,就像日光中的灯泡。”



▲ Matt Saunders, Paris 1910 (Verison 1), 2016, C print on Kodak Endura Premiere matte paper,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Marian Goodman Gallery, Paris

桑德斯的作品曾经在美国因飓风袭击而被水淹没,结果却带来了出乎意料的迷人效果。去年在巴黎的展览,他就着重表现出了洪水、光线等自然力量所带来的影响。而如今,作为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桑德斯把它看作是巴黎展览的延伸,以一种类似的风格,为大家带来光影的新体验,展现出绘画在一个多变世界之中的独特地位。



马特·桑德斯于1975年生于华盛顿的塔科马市,1997年于哈佛大学获得视觉与环境研究学士学位,2000年于耶鲁大学获得绘画与版画方向的艺术硕士学位。桑德斯的作品被收入诸多重要美术馆收藏,例如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旧金山当代艺术博物馆,泰特收藏,波士顿美术馆。目前作为助理教授任教于哈佛大学的视觉与环境研究系。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艺术家2017年9月4日的讲座,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有所调整

编辑✎YT编辑

图片源于✎网络


关键词:摄影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