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跟脸较劲的艺术家

2017-11-16 08:50:56    新浪收藏  参与评论()人

正在绘制《凯斯像》的查克·克洛斯,1970 年,圣路易斯美术馆

克洛斯并没有像莱纳那样去揭示隐藏在绘画面具背后的脸,而是揭开了描摹的面具。他的巨幅画像摒弃了历史上肖像画的标准比例,画面中的人脸超出了任何一种适于画廊展出的尺寸,就像是一些被锁定在画框中的特写镜头。用相机抓拍的快照以一种荒诞的方式,在硕大的面具中凝固不动。克洛斯以此来向我们表明,脸的生命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东西。“我关注的是一个人在刹那间的模样”,画家称,他的模特无须再次呈现拍摄瞬间的面貌,相似性只是其作品的一种“副产品”。相似性是一种对持久不变的面部表情的古老信仰,为了反驳这种由来已久的信仰,克洛斯惯于用宝丽来拍摄系列人像,再从中遴选一张作为油画素材。

1968年,克洛斯在第一幅自画像中描绘了他所有后续肖像的原型。在此之前,人们还从未见过如此纤毫毕现的写实主义作品。这种形式的放大并没有造成照片上常见的颗粒感。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独一无二的作品从照片原型中破茧而出。在此,克洛斯的作品第一次——同时也是唯一一次——表现出一种轶事特征。据他的私人摄影师比凡·戴维斯(Bevan Devies)回忆,早在1970年,克洛斯就已将活跃的表情从作品中剔除出去:模特均以面无表情的正面像呈现,为的是在千篇一律的模式中见出其差别。1971年,为避免与照片的相似性,克洛斯有意使用了颜色,于是很快出现了水粉画、粉笔画和版画等一系列实验,克洛斯将彩色小方格作为一种风格手段来消解静止不动的图像平面,并通过各种绘画手段赋予脸以独特的生命。对脸的处理始终也是对图像和对面具的处理。另一个实验结果是1979年创作的复合式自画像,这幅肖像由九张宝丽来彩照组成,画面上的九个方格彼此错位,只有通过观者的视线才能将这些局部图像拼合成一张完整的脸。

克洛斯的早期作品大多以其友人和艺术家同行作为描摹对象,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开始以一种私人化的笔触为纽约艺术名流绘制肖像。过去那些在对照片的机械转化中看不见的方格,作为一个由无数网格组成的技术性表面得以呈现。人物的脸部特征在这些网格的“背后”显现出来。在这里,脸和数据载体间的不一致是一种有意而为的策略。在绘制过程中,脸从真实存在的绘画平面上剥离出来,获得了自己的生命,脸的外观则被刻入了绘画表面的在场。

1989年,经历了一场危机的克洛斯在轮椅上重新投身创作,在新诞生的作品中,方格被赋予了另外一种特征,它们变成了再现的基本元素。这些“标记”(克洛斯语)近看像是一幅幅小画(图4),只有在特定距离之外,它们才会在观者眼中转变为一个生动的脸部平面。这些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列的模块,构筑起整个画面。在评价这些作品时,克洛斯使用了含义不同于真实作品的“图像”(image)概念:“我的绘画和语言有关,绘画语法呈现了一个图像,而不是对表面进行修饰。”



正在创作自画像的查克·克洛斯,20002001 年,艺术家私人收藏。

这种艰苦的创作过程显得不合时宜而又独树一帜,它是向大众媒体中的图像消费发出的宣战,尽管作品采用了巨幅尺寸,创作过程却仍旧保存了脸的痕迹。早在1973年——那时的格栅还有些不同——克洛斯就曾对绘制像素的观点予以否认。在一次去往自己作品展的路上,摆放在报刊亭的一期《科学美国人》吸引了他的目光,在这本杂志封面上,人们熟知的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的肖像被处理为一个像素化的表面(图5)。克洛斯在随后的展览开幕辞中强调说,不要将他的绘画与数字技术作比。他表示自己绝不使用机器进行创作,因为他无法忍受“画面和我之间”有任何技术“界面”存在。因此,查克·克洛斯描绘的脸也可被理解为一种媒介批判,尽管它们首先对图像概念做了解构,将脸的可再现性置于危机之中。



像素化的乔治·华盛顿肖像,《科学美国人》(1973 年11 月)封面。

1944年12月,在为克洛斯做过一次模特之后,约翰·格尔(John Guare)对画家为其模特们安排的仪式做了精湛描绘。1988年,格尔曾为病中的克洛斯写过一部传记,似乎是为了回馈这一文学肖像,克洛斯又为格尔专门绘制了一幅肖像。为了拍摄作为参照的大尺幅宝丽来快照,格尔为克洛斯做模特长达五个小时,克洛斯则尽可能确保所有画面中人物的眼部及嘴部处在同一平面,在拍摄最后一张照片时甚至还确定了眉毛的位置。格尔记述了为克洛斯做模特的经历,称这些照片勾勒出一张“人的草图”,将一张脸转化为可以描绘的“风景”。在五个小时的拍摄过程中,光线始终起到了关键作用。克洛斯像一个电影导演那样一丝不苟地对光线进行控制,仿佛是在拍摄一幅幅剧照。格尔感到自己像是在倾尽一生来完成一场表演,过往生活一幕幕地在眼前重现。随后,画家将二十幅宝丽来快照挂在墙上,在与格尔讨论之后,克洛斯做出了最终选择,亲自确定了人物表情。

这一刻板的工作流程——为克洛斯做过模特的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与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曾对此有记述——见证了由脸的危机引发的图像危机。传统肖像中的那种对脸部相似性的描摹似已过时。在克洛斯这里,相似性一方面得到增强,另一方面则通过一种技术手法制造出来,其操作步骤可以被精确还原,仿佛是在执行编写好的程序。克洛斯借助一些固定不变的元素——“记号”,对脸进行还原。马里昂·卡乔里(Marion Cajori)曾花了三个月时间来拍摄克洛斯创作自画像的全过程,这位导演谈道,用艺术家本人的话来说,他想创造出“一个由呆板的记号组成的美而有力的图像”。但这个图像还不是脸本身,它拥有自己的生命,它必须对抗由机械式绘画行为构成的僵死语境,对抗比例失调的巨大尺幅。脸的危机在于,人们无法一对一地对脸进行复制,因为技术媒介时代的绘画拒不接受这样一种能力。曾经投射在一张脸上的画家目光,被一种客观中立的技术程序所取代,后者为最终呈现的脸部图像提供了担保。但即便当我们注视一张脸,以观者身份“置身于图像中”时,脸仍旧作为一种不可操控的因素,在远离一切复制技术的地方重新显现


关键词:莱纳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