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中华艺术 > 正文

林木村 每天画张小头像,你能认出几个?

2016-07-21 04:07:45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生于1991年,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硕士毕业,现为平面设计师、插画师。

在“葛优躺”红遍网络之前,有一个90后早在今年1月就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画的“葛优躺”的小头像。230天前,林木村在微信朋友圈po出了第一张小画。第一张画的是弗里达,原图来自这位墨西哥女艺术家一幅著名的自画像,有着标志性的一字眉,色彩斑斓的头花和配饰。第二张是大卫·鲍伊,他为专辑《Aladdin Sane》封面所做的闪电妆容。这些取材甚广的小画,往往抓住了所画人物最具辨识度的特征。有艺术家、电影导演、音乐人,影视剧里的人物形象更是数不胜数。如果能把这些画中人一一认全,在“文艺青年十级考试”里轻松通关不是梦。除了这些,木村的画里也隐藏了自己的生活,这成了她写朋友圈的方式。某天,手机摔坏了,她画了一张苹果总裁库克。朋友取笑她,画了苹果总裁就能有一台新苹果吗。也有脑汁干涸的一天,实在不知道画什么好,于是画了一张老宋(木村的研究生导师)。

揭秘

10分钟就能完成一张

开始画这些小头像时,距离木村从美院毕业已有两年半时间。工作之后,没人逼着干什么,像给自己留作业一样,她漫无目的地开始画画。起初,一口气画好几张,攒起来,每天po一张。画这些小画并不费时间,用的是AI软件,10分钟就能完成一张。这些小画在木村的社交网络里展出着,不设展期,甚至也不出售。曾经一度,好多朋友私信求画,“他们说,多少钱都行,我又觉得多少钱都挺不合适的,收了钱感觉画就变得廉价了”。还有网上的陌生人发来他们的照片,希望得到一张这样定制的小画。“不认识的人,只看照片,我实在没感觉”,木村不想难为自己。

画小头像成了一种习惯

这些小画,虽然都有各自所画的对象,但木村并不在画中标注画中人或作者的名字,它们就是一张干干净净的小头像。若你喜欢,她也毫不介意你取走作为自己的微信微博头像。她为此骄傲的是,被一群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以这种方式喜欢着。在她眼中,这就是些“毫无意义的小东西”,偶然地存在于世。当画了两百多张后,这些小画在木村的生活中成为了刷牙、吃饭一样的习惯。大多数她画的对象,也是生活里没有交集的人。尤其是那些她倾注了更多心血的画,比如正在追的日剧中的角色,不具有大面积的知名度,只是被人认出来会觉得挺开心。原本是想着连发一周,渐渐地变成了十天、一个月,如今,无心插柳地攒出两百多张。翻木村的朋友圈,就像观看一个线上画展。日积月累,刷出了满满的存在感。

自拍真的没法画 网红脸最难画

Q:这种简笔画是从哪里得到的启发?

A:我画完前几个,也是朋友提到Julian Opie(英国艺术家),我觉得确实很像,就看了很多他的作品。也可能是记忆中Blur专辑的封面太深入人心,看了就存在记忆里了,他的人体动态做得更好。

Q:最难画的是什么?

A:一些朋友给的自拍,角度不太对,(敬告各位)自拍真的没法画。面部特征多一点的容易些。有些女生,大眼睛,长头发的……唉,网红脸最难画,我不是故意黑网红脸,真画不像!

Q:点赞的朋友多吗?

A:其实还好,第一张弗里达有16个赞。最多的是爱因斯坦,37个,神奇。刚开始很多人点赞,现在就是人遇到特别喜欢的、热点的,点个赞。我爸妈都不给我点赞了。(有人每天固定来打卡点赞吗?)有,一个朋友,他也是每天发他的小画。

Q:考虑要画什么会不会像不知道每天该吃什么一样?

A:哈哈,先开始是能画很多,后来就是想吃什么饭了,完美的比喻。

Q:到现在也是全凭兴趣吗,没有特别不想画的时候?

A:有懒的时候,但是不吃饭不利于身体健康嘛!不过既然发生得这么偶然,没准哪天也就忽然不想画了。

Q:打算出周边产品吗?

A:有人找合作说印T恤,布贴画。做出来看着很糙,其实是挺宝贵的东西,我也不想拿出来做什么。我自己做过一个勋章,挺好玩的。

Q:画这些小画给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比如有了更多的甲方,或者更宅了?

A:会留意多看一些人物的形象,想记录下一些东西,平常工作很少是给自己做的。我搬到顺义以后确实更宅了,出门跟进城一样。本来也没指望拿这些画做什么,因为这个我也收获了很多,朋友找我画画的多了。

Q:之后还想怎么画下去?

A:我想画一些有故事性、逻辑性的东西。现在画这个真的很快,但是当作一个事儿做,那还要再想想。

C06-C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

关键词:林木村插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