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中华艺术 > 正文

书法家练出“洪荒之力”:36斤棉纱当毛笔

2016-09-02 09:09:51  四川在线    参与评论()人

对于张贵生而言,幼年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便是写字。“从小班里的黑板报、大字报都是我负责。”买不起墨汁和宣纸,张贵生就把红泥浸在水中,在废报纸甚至地面上书写。没有书法老师指导,他就借来字帖,反复临摹直到一笔一划都记在脑子里。成都举办的各种书法展,张贵生都会抽时间前去观看、学习,从老一辈书法家那里汲取营养。

张贵生的巨笔和墨盆。(田为 摄)

沙中作书练臂力,36斤棉纱当毛笔

后来,张贵生经济压力缓解,能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精进书法技艺。“书法界有句俗话,叫做‘一张好纸,三千废纸’,我自己是‘一张好纸,三万废纸’。”

张贵生注意到,除了“榜书”之外,传统书法对于“大字”的书写不是特别关注。“有些摩崖石刻虽然字很大,但并不是直接写上去的,而是在地上做好模子后刻在崖壁上。”加之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宽裕,张贵生开始了巨笔书法的探索,这一写就是10多年。

练习巨笔书法伊始,张贵生便抱定信念:必须站着在书案上写,以表现行云流水的气势。这样一来,书写者势必将毛笔反复举起、拖拽,对臂力要求极高。为了练臂力,他在家里摆上砂缸,倒进半吨沙子,每天早晨拿钢管在沙里写字,坚持了整整12年。原本生锈的钢管,也逐渐被磨得铮亮。

张贵生坚信“自古书法无陈规”,他的巨笔书法不断创新,甚至突破了传统书法工具的限制。2004年10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2004·中国西部论坛”,张贵生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创作。在西南民族大学体育场上,他将36斤棉纱捆扎起来作为书写工具,先后蘸取200斤墨汁,在一块56米长、12米宽的白布上写下“西部魂”3个大字。张贵生笑言,“棉纱蘸上墨估计有六七十斤,这个过程都不能叫做‘写’了,‘拖、抱、舞’可能更合适。”

“我也在历练自己的‘洪荒之力’。”张贵生希望有机会在海外举办个展,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巨笔书法。

关键词:书法毛笔棉纱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