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中华艺术 > 正文

让“尘封”的中华艺术瑰宝重焕新生

2018-06-26 14:33:02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来源标题:让“尘封”的中华艺术瑰宝重焕新生

让“尘封”的中华艺术瑰宝重焕新生

李聪扬在全国政协礼堂专注作画(贾敏/摄)

一张宣纸缓缓铺展开来,李聪扬身着一袭白衣,以指代笔,指随意动,指尖、指面、手掌并用,初时舒缓,继而激烈,在纸上如同行云流水,张弛有度,直至一只神采奕奕的雄鹰跃然纸上。全国政协礼堂金色大厅内,快门“咔擦”、“咔擦”地快速响动,争相见证这一以世人眼中少见的指墨艺术形式呈现出的画作。

日前,绿水青山——2018李聪扬指墨艺术四十周年精品山水主题画作系列在全国政协礼堂展出,到现场品鉴画作的领导和嘉宾们无不为其画作啧啧称奇。

指墨画的绝妙之处在于:指画防伪——每个人的指纹和掌纹各不相同,由于不同的长短、形状、粗细、结构的纹理组合,因此,独特的纹理就成为了鉴别画作真伪的重要依据;不可复制——无论如何使用工笔仿画,都难以模仿出画家指纹所演绎的丰满俊俏、映秀圆润、流畅飞动的效果;同时,作画时指掌的轻重缓急,连画家本人都无法再创作出同样的作品,因此,每件指墨画可谓都是孤品,拥有其独一无二的价值。

凭借四十年的孜孜求索,李聪扬的指墨画作得到了诸多国家级领导人的认可,2007年,李聪扬的巨幅作品《浙江仙都》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时隔十年,又在全国政协礼堂现场创作及展出。“我父亲曾为诸多国家级领导人现场作画,领导人们都非常佩服李聪扬的艺术功底,称父亲的画作为‘一绝’。”李斌说,“这也一直鼓励着父亲对艺术的钻研和创作。”

让“尘封”的中华艺术瑰宝重焕新生

李聪扬作品在全国政协礼堂展出期间,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右)与李聪扬(左)亲切交流

让“尘封”的中华艺术瑰宝重焕新生

李聪扬作品在全国政协礼堂展出期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左2)与李聪扬(左1)亲切交流

让“尘封”的中华艺术瑰宝重焕新生

在全国政协礼堂,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领导齐续春(左3)与李聪扬(左2)及李斌(左1,李聪扬之子,“帮拖”创始人)亲切交流

初遇:与指墨艺术“一见钟情”

让“尘封”的中华艺术瑰宝重焕新生

李聪扬于全国政协礼堂展出的作品《仙都峥嵘》(贾敏/摄)

据文献,唐代大画家张璪是较早有记载的指墨画家;到了清朝,指墨艺术达到高峰,出现了以高其佩为代表的文人指墨画派。至现代,著名画家潘天寿对指墨的传承居功至伟,大量指墨作品及论文传世。然后在潘天寿之后指墨艺术一度陷入沉寂。

指墨艺术之所以处于“小众化”领域,主要由于其难度极高:手的各个部位都要被当作画笔,随着手势演化出画面层次;手指无法像毛笔一样吸储墨水,因此无法长时间作画,速度不能太快,而太慢又会错过构图的最佳时机;下手太轻、太重、墨太浓、太淡都会左右整幅作品的和谐。所以有志传承者,为数不多,发扬创新者,更是寥若星辰。

与指墨画艺术的“命运”不谋而合的,是李聪扬坎坷的人生道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小学三年级,李聪扬被迫辍学,然而,他从小就显示出了超越同龄人的艺术天分。在那个艰苦到连纸和笔都买不起的岁月里,他以树枝为笔,沙地为纸,后来又以手代笔在石头上练习画画,冥冥之中,酝酿出了一段“指墨情缘”。

20出头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李聪扬在一本画册上发现了潘天寿的指画作品,感觉“一见如故”,从此开始临摹钻研,并逐渐沉迷于这门艺术。

“父亲认为,手指是人类接触万物最为直接的媒介,十指连心,用手直接接触墨和宣纸,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我父亲画画的时候完全不用思考,以情绪和感觉掌握画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李斌说道。

李聪扬的指墨画作种类丰富,包括各种花鸟鱼虫以及山水风景,其中,表现最多的是他的故乡浙江丽水。“丽水山清水秀,美丽的风景很多,这里是我的故乡,于我而言,其中的一草一木都有一种不同于他处的感情。”李聪扬说。

他在北京闭关创作的巨幅指墨画作品《浙江仙都》(画中描述的正是丽水风光)经过专家评审,被人民大会堂永久珍藏,这让李聪扬倍感欣慰,他知道这意味着中国艺术收藏领域最高层级的专家们,已经完全认可他的作品本身。此时此刻,是否为学院派亦或创作方法已经不再重要。

追逐:四十年的“画痴”人生

“四十多年来,寒暑交替,父亲几乎一天都没有休息过。“李斌说。除了睡觉,一年四季,李聪扬的手每天都是黑乎乎的,特别是艰苦时期的冬天,墨汁结冰,为了练画,李聪扬五个手指全部都被冻伤了。

更加令他刻骨铭心的是一次严重的车祸。车祸后,他身体脏器受到了损伤,部分脾脏还被切除,医生建议他不要从事劳神劳力的工作,甚至是放弃指墨画艺术钻研之路。因为每一次作画李聪扬都会过于专注投入,损耗精气神,可能会影响健康。

“现在,父亲每天作画时间久了,就会瘫坐在椅子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而今,他的关注力愈加聚焦于艺术,见过几次面的人再会时都难免有重新自我介绍之尴尬。”或许,李聪扬唯一不会忘记的,只有他自己最珍爱的指墨艺术作品。也因如此,李聪扬常常被熟识他的人称作为“画痴”。

李聪扬的一生都未曾停下追逐的脚步。已至花甲之年的他,还在寻求艺术上的突破。在国外办画展期间,李聪扬产生了创新灵感。他将中国传统画法与西方的油画相结合,画风独树一帜,广受海内外有识之士的认可。“当下,我追求的境界是‘道法自然’,希望我的作品既能吸收西方艺术的写实,但体现的还是东方哲学的意境。”李聪扬如是说。

李聪扬从来不接触商业操作,不善经营,一心醉于艺术。一些企业家被他的画作和精神所打动,欣然求画并支持,帮助他在早年度过了一段又一段贫寒的岁月。

心愿:将指墨画艺术发扬光大

让“尘封”的中华艺术瑰宝重焕新生

李聪扬在全国政协礼堂与其画作合影(贾敏/摄)

江山流韵,指尖留情。

李聪扬将自己毕生的感情都赋予了指墨艺术,然而在当下,指墨艺术尚未形成系统的教育结构,也因此而没有影响到大众。

“父亲经常对我说起他的孤独,他是多么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指墨艺术,体验其独特之美。”

其实,李聪扬的一生都从未停止找寻的脚步,找寻一位真正的知音人,然而,令他失望的是,在国内,更多是一些以指墨艺术作为消遣的玩家或沉迷于名利之中的人,他一直没有找到一个与他一样热爱、尊重、并以此为毕生研究的指墨画艺术家。

“父亲曾收过几个徒弟,然而,由于指墨画艺术难度过高,徒弟们最终都未能坚持下去,以至于如今,指墨艺术依旧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有资本助力的指墨玩家,将绘画水平极其一般的指墨作品进行包装展示。“这让本来就没有被大众所认知的指墨艺术的名声受到了进一步的损伤。

李聪扬为此感到孤独,更时常为此心焦。为了了却父亲的心事,李斌准备借助父亲指墨艺术四十周年的契机,帮助他筹办一系列活动。

“我们也在努力,加紧速度筹办一系列大型画展及教育培训合作洽谈。”帮拖创始人李斌以及支持李聪扬指墨画艺术的社会人士还打算与政府沟通,在他的家乡,浙江丽水建立一座艺术馆,长期展示他的画作。这同时也是打造文化强市,提升发展软实力。

“希望父亲可以早日看到,指墨艺术,这个倾注了他一生心血的艺术门类能够打开‘冰封’之门,真正走向大众的视野。”李斌动情地说。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中华艺术书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