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戏剧 > 正文

《共同基础》让我们看到中德戏剧没有共同基础

2016-07-01 10:07:49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和在北京的演出一样,德国高尔基剧院的《共同基础》6月24日-25日在上海大宁剧院的两场演出同样引发了整个戏剧圈内的巨大震动和热议。这是“柏林戏剧节在中国”的第一个剧目,也是柏林戏剧节问世53年来,第一次以官方的面目被介绍到中国。

随着这几年德国戏剧越来越多地被引进中国,“柏林戏剧节”也被更多人所了解关注。每年5月,组委会从德语区剧院(德国、奥地利、瑞士)的上一个戏剧演出季约400部作品中挑选出10个“最值得关注”的演出,把他们原班邀请到柏林进行为期两周的展演。

“柏林戏剧节”的到来,能帮助国内观众与从业者开拓戏剧视野、了解世界戏剧趋势。德国戏剧的开放性、思辨性和力量感,以及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一流。更何况,它的选剧标准是“最值得关注”而非“最佳”,按照德国评论家的解释就是“一定是在某一个方面非常特别,而且有独到性的戏,对戏剧的探索和发展有借鉴意义。柏林戏剧节就是要让大家了解并促进戏剧的丰富性。”

作为该项目的第一部作品,《共同基础》上演后,口碑上一致叫好,引发的讨论却更多在剧目之外。一位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感慨道,“看完《共同基础》,真心觉得我们和人家的基础完全不同,无论是创作者的出发点,还是观众的需求点,没有共同基础!”

确实,“没有共同基础”,大概就是《共同基础》带给中国戏剧,最深刻而致命的一击。 

逆行于中国当下市场

戏剧圈的倾巢而动和《共同基础》票房的惨淡,又一次构成了鲜明的反差。德语戏剧在中国不被熟悉早已是可以预知的结果,更何况《共同基础》这样毫无吸引力的剧名和内容。

德国戏剧的深刻思辨和反娱乐,对于中国当下的戏剧环境和市场需求而言,实在是巨大的挑战,甚至是一种逆行。在中国的戏剧环境下,当红明星与大IP依然是最大的票房保障。德国戏剧这种既无IP也无明星,还有语言文化障碍的,卖不出票真的是太正常不过。

当然,不同群体的人有不同的审美。事实上,在中国,可怕的并不是观众的需求,而是商业环境下的创作者,都喜欢用观众的需求来指导创作,又错把需求幻想成作品质量的吸引。

在中国,看戏是少数中产阶层和文艺青年的生活点缀。而在德国,看戏是一种生活的常态。据德国戏剧协会统计,每年有约1000个剧目在全国各地的国立、市立剧院及私人剧院中上演。且德国人每看一场剧,国家都会补贴门票的百分之八十。因此人们能经常走进剧场,也造就了大量懂戏并相对专业的观众。观众的成熟度决定了整个戏剧环境的良性程度。

与此同时,德国戏剧给了艺术家很大的自由创作空间,并且始终鼓励创新。他们力图在各种形式中表现深刻全新的命题,并始终和观众保持交流。德国人不仅喜欢看戏,也重视戏剧中的思考,他们认为看戏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共同基础》的导演耶尔·罗恩说,她对德国戏剧最深刻的感受,除了极端开放的环境之外,就是无比饥饿的观众。

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很早就说过,科学时代的娱乐是思考。从这个角度看,德国人显然比中国人,更早一步地迈入了那样的“科学时代”。  

作品内容代表社会变化,也代表承担责任

除了不同基础的戏剧观众,《共同基础》更折射出中德决然不同的创作环境。那是一种功利戏剧和非功利戏剧之间的巨大反差、一种限定创作和自由创作之间的剧烈鸿沟。

《共同基础》之所以被选为“柏林戏剧节”在中国的第一部作品,很大程度上因为它是此次三部作品中唯一的“原创剧本”以及唯一的“记录剧场”。团队采用一种“田野调查”式的方法集体创作,追溯“前南斯拉夫战争”对当今的影响,也探讨当下柏林城中战争移民后代的生活现状。全剧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通过剧团成员一次集体前往波斯尼亚的旅行展开,每个演员都从个人的角度讲述自己遭遇的故事,既有关于种族和移民的话题,也有对历史与当下的叩问。

导演耶尔·罗恩来自以色列,她在这部剧中所召集的,大部分都是从前南斯拉夫战区移民至柏林的专业演员。而剧中的很多故事和素材,也都是真实的,至少每个演员在剧中都保留了自己真实的种族身份。

在演后谈中,耶尔·罗恩介绍了整个剧的创作过程,而这恰恰是最让中国戏剧同行感到羡慕的。“创作一开始,我只是想关注那场战争是怎么发生的,最后究竟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于是,我带领整个剧组在波斯尼亚旅行了三周。《共同基础》最终就在一起探访和交流的基础上诞生。”

耶尔·罗恩说:“也许因为我是以色列人,政治的环境给了我们很大的影响。我经常会做这样半记录化、政治性比较强的戏剧,我喜欢把天生立场不同但又能彼此和谐交流的人聚在一起。我喜欢用这种集体创作方式,我发现,我们越是能够真诚地对待彼此,也就越能出现打动观众的真诚作品。”

在中国,《共同基础》这样的题材并没有多少可能成为戏剧的创作命题,而我们的视野也没有宽阔到以一种半记录的方式进行。最重要的是,并没有多少演员或导演有这样的时间成本,用三周的旅程调查、闲聊与创作。

而柏林戏剧节总监托马斯·奥伯伦德在谈到这一次的三部作品时说:“柏林戏剧节每年要从近400部作品中挑选出10部作品,其中有一半与战争、逃亡、流亡、难民、陌生感以及全球化进程中的责任等主题相关。我们这次挑选了这三部作品带来中国,是因为它的内容代表我们这个社会整个的变化,也代表了一种在戏剧制作过程当中,戏剧所要承担的责任。”

真的是,没有共同基础。 

柏林戏剧节·上海站演出信息

● 汉堡德意志戏剧院《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

时间:6月30日,19:30

地点:上海大宁剧院

● 柏林德意志剧院《等待戈多》

时间:7月3日-4日,19:30

地点:上海大宁剧院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