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文化类综艺节目为荧屏“补钙”

2016-07-07 13:07:11  中国文化报    参与评论()人

 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李远达

在电视节目普遍娱乐化的时代,许多综艺节目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难免“有意思,没意义”的讥评。综艺节目大多通过设置有趣环节、邀请大牌明星来聚拢人气,做到“有意思”,可是文化品格不高、硬伤频频等问题也成了时下不少综艺节目的软肋。

在这种环境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异军突起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综艺节目类奖项连续两年颁给文化类综艺节目(2015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说明了公众和专家对文化综艺类节目给予一致好评。

自2013年由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共同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播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甚至掀起大众观看的热潮。当然,并非每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都能吸引观众,获得成功。笔者认为,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都具备以下特质:聘请知名学者,选拔有代表性的选手,设置有新意、有温度的题目和适当融入娱乐因素。

聘请知名学者,提升文化品格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中央电视台及各地方电视台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有30余档,想脱颖而出,绝非易事。聘请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参与节目,是提升节目文化品格并吸引观众的重要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曾多次加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最爱是中华》等文化类综艺节目。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参加文化类综艺节目也是研究者的责任,“我们做历史研究,不仅要把学问研究透彻,而且要把这些学问通过适当的途径传达给大众。如果知识和思想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或者停留在某一个小的范围内,就不可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笔者深以为然。人为地在象牙塔与社会之间构筑一道鸿沟,学术研究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在2016年贵州卫视倾力打造的《最爱是中华》第三季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和选手的精彩互动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伯乐相马”环节中,选手对“此恨不关风与月”这一宋词名句并不熟悉,导师逐字引导,终于使选手在最后时刻“凑”对了全句。这一过程不仅“剧情”紧张,扣人心弦,不断复述也使电视机前的观众深深记住了出自欧阳修《玉楼春》的名句。导师不再居高临下、坐而发问,选手不会忐忑不安、枯燥应答,这样的形式也使得节目更轻松好看。

选拔草根、青年,注重大众参与

这几年,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为大众所熟知的选手实在不在少数。例如2015年在央视热播的《中国成语大会》,几组选手的名字观众耳熟能详,记忆犹新,如作家组合“PM2.5”(彭敏与李剑章)、“白话灵犀”(张钰桦与白娟)等。“白话灵犀”组合也因在节目中的精彩表现而走红网络,获封“成语女神”。在另外一档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中,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几名初中生由于表现优异,在网络上迅速掀起了追捧热潮。笔者还发现百度贴吧里有以他们名字命名的贴吧,而且时至今日仍有顶贴回复,热度不减。这都说明选手素质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效果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草根和青年是成功节目选手选择上的两个突出特点。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贵州卫视的《最爱是中华》都有好几位选手没有受过系统的文史教育,更没有显赫的名校出身,他们的国学知识几乎来自于兴趣和自学。节目选择这样的选手,意图十分明显:英雄莫问出处,传承文化有责。

选择青年作为选手则是因为他们代表着青春朝气、蓬勃向上。听写汉字本来是国民语文基础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之移来作为节目的基本模式,还邀请各地初高中学生以学校为单位团体参与节目,既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也开拓了基础教育阶段国人汉字书写能力养成的第二课堂,功莫大焉。

题目涉猎广泛,知识、思想并重

谈到题目的设置,出色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也有其过人之处,大多数能依托自己节目导师和选手的特色,形成独特的风格,其题目也会随着播出效果、收视率等反馈进行调整。《中华好诗词》每一季都有一个独特的主旨,总导演杨宝昆介绍,第一季的主旨是享受中华好诗词,第二季发展为领略诗词之美,第三季则是感受诗词的力量,第四季变成了回归初心。每一季的题目设置都紧密围绕着这一季的主题而推出。无独有偶,《最爱是中华》第三季也将出题范围由国学知识扩展到中华美食、美景、民俗和艺术,使整个节目的题目内容更加丰满,思路更加清晰。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今年正式发出向全社会征集题目的通知,对于题目的要求明确为四类“好词”:有趣味、有难度、有智慧、有生命。节目组解释,有趣味代表贴近生活,一听就觉得“挺好玩儿”的;有难度不是刻意追求偏、难、怪,而是寻找那些心里有、笔下无,明明觉得会写,却容易“卡壳”的词;有智慧是指词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智慧,作为国人应知应会;而有生命则是指虽然年深日久,却能历久弥新,穿越历史、观照当下困境的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导演穆金明表示,向全社会征集考题的目的是“希望粉丝、观众和孩子们都能参与进来,通过汉字传递正能量”。这一思路体现了节目组开放的心态和深切的社会情怀。

融入娱乐元素,收视、口碑双赢

不容忽视的是,当今文化类综艺节目也出现了过热现象。有些节目形式单调、内容单一,存在相互模仿、类型僵化的风险。例如《汉字英雄》、《成语英雄》刚推出之时,曾创造过收视奇迹,收视率一度超越红极一时的选秀类综艺节目,但从第二季开始,这两档节目的收视率跌至同时段十名开外。

究竟该如何推陈出新,更好地平衡娱乐与知识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之中的比重呢?《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正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强化了娱乐性的设计,释放了主持人活跃现场的能力,趣味编组了多样化的题目,鼓励选手与主持人互动,调动了嘉宾的状态,后期更是强调保留现场真实的快乐,并通过‘花字’强化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把内在的文化担当转化为更轻松的外在形式,让大家在快乐中获取营养。”用轻松的外在形式承载深沉的内在担当,是这类节目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

文化类综艺节目经过短短三四年的发展,取得了今天这样巨大的影响和成就,个中因由值得分析。虽然有一些节目并不尽如人意,但优胜劣汰,观众的评判和选择会激励文化类综艺节目求新求变,走得更远。

关键词:综艺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