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路边野餐》:原来的归原来 往后的归往后

2016-07-27 09:07:52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周健森

今天是电影《路边野餐》下档的日子。十天档期,对一部小众文艺片不知该说是困窘还是奢侈。年轻的导演毕赣曾说,野餐就是一种短暂的相逢。听起来诗意且从容,似乎又透出些许无奈。纵然他可以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梦境一般的电影中让时间倒流,可一旦回到现实的穹顶之下,恐怕就无力抵御太多重荷。

这十天里我看了三遍《路边野餐》,场场座无虚席,场场台下有戏。我曾听见一个姑娘愤怒地呐喊:“我就看不惯你们这帮文艺青年……”我也见识了字幕淡出之后影院里响起坚定而真诚的掌声。我还看到有人在黑暗中沉沉睡去,却又被电影中的闷雷惊醒,于是目瞪口呆地看完了那段长镜头,并且爆了一句粗口。

十天,毕赣和他的《路边野餐》迅速完成了“神化”的过程,但也因此冒犯了相当一批专业影评人。我能够理解影评人们怒从何来。在这部电影中,他们找不到过去文艺片里常见的政治符号,其学生作业一般业余且粗糙的影像质感更是让他们倒胃口。归根结底,他们惯用的评判话语在这部电影面前突然失效了。

充斥于自媒体领域的“标题党”们,终于为愤怒且恐慌的影评人提供了很好的靶子。诸如“毕赣两年阅片五千部”、“让中国电影进步五十年”之类的公众号标题,成了他们泄愤的最好把柄。于是他们跳将起来,歇斯底里地怒斥说这是“无耻的过度营销”。我想象他们是要抡圆了膀子,非把毕赣拉下“神坛”不可。

自媒体为拉升阅读量而玩弄的标题噱头,究竟与创作者本人及作品本身有何直接关系,我想不通。即使这背后当真有“过度营销”的意念在作祟,从实际票房表现来看,我也看不到任何“过度”的效果。《路边野餐》上映十天,排片占比从未超过1%,累计票房止步于600万元,仅为同档期某商业片的十分之一。

即使与那些勉强挤入院线的文艺片相比较,《路边野餐》的票房成绩也不算“过度”。比如去年的话题作品《心迷宫》,累计票房超过1000万元;有多位明星加持的《山河故人》,累计票房超过3000万元。但毕赣已经算是幸运的了,不久前上映的另一部文艺片《冬》,票房仅有25万元,才真是令人心寒。

我倒是更同意电影圈中一位朋友的描述。他说《路边野餐》的上映很像是把一部“任性的电影”抬进了市场,就像几个人过独木桥,从桥头到桥尾一百米的距离,围观的人们纷纷边走边自愿入列,结果看似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阵仗。但独木桥上即便再拥挤热闹,又如何抵得过桥下奔腾汹涌的大江大河的喧嚣?

即便如此,毕赣和他的《路边野餐》还是激活了一部分文艺青年对市场的天真的想象力。比如有人认为,作为一部成本仅有数十万元的小成本电影,《路边野餐》能够赚回十倍票房,投资回报比已经算是相当可观。还有人兴奋地设题,毕赣能否为中国文艺片艰难的银幕征程开拓出了一条新路。

纯属扯淡。

我记起了今年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时目睹的一幕。

《路边野餐》的执行导演杨潇和制片人单佐龙带着他们的新作《底片》参加了上影节的创投单元,从杨潇的讲述来看,《底片》是一部和《路边野餐》有着相似气质的文艺片,而他希望获得的投资是300万元。这个价钱对于任何商业电影投资者来说都算不得什么,当时台下就有评委表示,愿意拿出这笔钱支持艺术。

事后杨潇曾经很真诚地说,这300万元对他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笔钱,因为如果有了相对到位的投资,他就可以考虑邀请真正具有演出经验的职业演员来参演,也可以聘请更好的幕后班底,使用更好的设备,让影片的整体质量得到保证。他始终忘不了,在拍摄《路边野餐》时,剧组曾经穷得只剩下两万元。

《路边野餐》以极低的成本赢得了极高的回报,可当艺术青年们因此喊出“艺术与金钱无关”的口号时,恰恰是要给他们泼一盆冷水的。仅举一例,假如《路边野餐》有更多的投资,那么片中那段40分钟的长镜头也许会拍得更加精致。电影是工业产品,文艺片也逃脱不了经济的规律,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即使文艺片导演获得了有限的投资,在这个完全被商业片运作法则所统治着的电影市场,他们的作品也未必能够得到起码的回报。比如投资为300万元的电影,在不考虑艺术赞助、电影节奖金等资金来源的情况下,至少要取得1000万元票房才能算是回本。但这样的成绩,即便是“神作”《路边野餐》也没能达到。

这几天我时常想,毕赣能拍出在长度上如此惊人的长镜头,证明他在艺术上一定是有常人无法想象的野心的;而能够撑起他的野心的,除了艺术的创造力,还有就是稳定的资本支持。但是在现有的电影市场里,艺术片投资太像是仅供给少数创作者的昂贵施舍,而无法依赖稳定的运作机制,成为普惠的资本之源。

毕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经常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的散淡,是因为他真的置身商业洪流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可是,当他有朝一日因为艺术的追求而要问道于资本时,则必定又要惶然跳回如来佛的手掌,从此逃不脱商业法则的束缚。但他和他的作品至少已经成为“神话”,他已经比他的同行幸运许多了。

《路边野餐》的片尾曲用的是李泰祥的老歌《告别》,其中有一句歌词,琢磨起来有些味道:“原来的归原来,往后的归往后。”随着《路边野餐》的下档,中国文艺电影又站在了一个时间轴的分界点上,原来的归原来,往后的归往后,原来的渐渐远去,往后的就看造化了。

关键词:路边野餐毕赣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