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辱华演讲”争议背后,是“爱国”与“民族主义”的一线之隔

2017-05-24 14:51:41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中华网文化频道综合】美国东部时间5月21日中午,在马里兰大学2017年毕业典礼上,一位名叫杨舒平的中国女留学生作为全校学生代表上台发表毕业演讲。

据人在现场出席这场毕业典礼的林同学介绍,在这位来自昆明的同学在演讲中,“她主要是说她当时在国内每天出门都要戴口罩,来了这边才呼吸到又甜又新鲜空气”。

“辱华演讲”争议背后,是“爱国”与“民族主义”的一线之隔

“在走出机场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由。再也没有雾来模糊我的眼镜,再也没有呼吸难受,再也没有任何压迫。”

“在学校里面参加戏剧社,感觉到美国这边人人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呼吁美国同学不要认为言论自由是应得的,要珍惜……”

杨舒平将中国作为反面例子进行对比的演讲引起轩然大波。演讲的视频被分享在华人的微信朋友圈、群组中,并被冠以“辱华”的评价。国外留学生、海外华人网友的批评多于国内,反应最大、批评声音最强烈的是马里兰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们。

“辱华演讲”争议背后,是“爱国”与“民族主义”的一线之隔

各方反应:学校支持,本人致歉

不少马里兰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采取了实际行动表达他们对杨舒平演讲的不认同。据当时在现场的学生透露,演讲结束后,有同学在与校长合照时就当面表达了不满。之后有人自愿组织征集视频,在演讲后的一天发布了“为中国骄傲”(Proud of China)视频合集,视频中来自重庆、厦门等不同城市的马大中国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表达“为中国骄傲”的心声。22日下午在院系毕业典礼上,有中国留学生上台领取学位证书时举起有“Proud of China”字样的衬衫表示抗议。多名中国留学生在校园里自发组织了“为中国骄傲”集会活动。相关的“为中国骄傲”微信群参与者已达数百人;中国留学生在微信群里探讨如何向学校表达不满、如何降低此事件的负面影响、如何避免“人肉”杨舒平的过火行为等话题。同时,有越来越多的批评者将矛头指向马里兰大学本身,认为校级毕业典礼的学生代表演讲稿出现这样误导性的言论,是校方对学生不负责任,甚至不排除有拿学生“当枪使”的可能。

“辱华演讲”争议背后,是“爱国”与“民族主义”的一线之隔

马里兰大学声明表示,“杨舒平是我校尖子生,委员会选她于5月21日(星期日)在学校毕业典礼上发言。她对有机会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求学表达了感激之情,并基于自身经历分享了一些感悟。”

校认为作为兼听的世界公民,听到不同观点、包容多元化、面对所不同意的观点时表现出宽容是非常关键的。在大学内外听取并尊重不同意见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大学为支持杨舒平分享看法和独特观点的权利而骄傲,并且表彰她在欢乐的场合(指毕业典礼)发言。

“辱华演讲”争议背后,是“爱国”与“民族主义”的一线之隔

这引起了马里兰大学中国学生更为广泛的不满。他们希望和学校进一步沟通,让学校明白广大中国留学生并非想攻击杨舒平个人或者侵犯言论自由,而是不满于她演讲中不真实以及攻击性的内容,并且由于在毕业典礼这样重要的场合进行这样的演讲,可能会引起外界对一个国家或整个群体的误解。

当事人则在22日晚间在微博发布申明及致歉,“我深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深感自豪,也希望今后用自己在国外的所学弘扬中国文化,为国家做积极贡献。演讲只是分享自己的留学体验,完全没有对国家及家乡的否定或贬低之意,在此深表歉意,并衷心希望大家给予谅解,今后会吸取教训。同时也希望不要再有更多的解读,甚至人身攻击。谢谢!”

“辱华演讲”争议背后,是“爱国”与“民族主义”的一线之隔

“辱华演讲”背后的民族主义投机者

“有些人,跪久了真的站不起来。”这是5月22日《北美留学生日报》推文里点赞最多的回复。

“辱华”二字噱头足够,加上爆款留学生文案中经典的“中美对比”,这个演讲视频瞬间传遍互联网,甚至引起了共青团、《环球时报》的关注,而就在事发当天,微博网友就人肉出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家庭背景。转折出现在傍晚18点,疑似演讲者的微博账号发布申明及致歉,称“演讲只是分享自己的留学体验,完全没有对国家及家乡的否定或贬低之意”。

但是,舆论的火焰已经太旺,一时无法平息。

“辱华演讲”争议背后,是“爱国”与“民族主义”的一线之隔

从演讲技巧来看,当事人杨舒平表现糟糕,在毕业典礼的场合,她的措辞充满空洞的口号,感情渲染上也像一匹脱缰的马,缺乏铺垫和平衡。可是一个人在演讲技巧上的过失,就足够做出辱华这种诛心之论吗?杨舒平提到中国空气问题,并与美国进行比较,这种粗线条的比较显然是肤浅、情绪化的,但中国的空气质量有待改善却也是客观事实,以一种娇柔粗糙的方式提出客观事实,无法做出演讲者辱华的结论。试想一下,如果今天演讲的人是以一种中正平和的口吻说:“我从中国来到美国,感觉中国在改善空气质量上确实要加把劲。”你还会说他辱华吗?

说到底,这是技术问题,不是大是大非问题。

“辱华演讲”争议背后,是“爱国”与“民族主义”的一线之隔

不过中国人就是这样,在自己家里说说没事,微博上天天一大堆抱怨雾霾的。可是出去公开说不行,那就成了丢面子,后果很严重。昨晚(5月22日)各大爱国媒体狂刷北京晚霞照片,甚至还问杨女生是否嗅到了香甜。晚霞,也是面子。

又如四月份的美联航暴力事件、五月份的颜宁风波,也都挑动着部分国人敏感的神经,汉民族的自尊在舆论场上成为被消费的对象,因为凡是挑战民族自尊的情节都能引起强烈关注,所以,但凡牵扯华人或留学生的新闻,好事者常常在文本中强调中国与外国的对立,并通过细节暗示华人在西方世界受到的不公正对待,或者塑造一个“叛国者”,供愤怒的人群宣泄。

“辱华演讲”争议背后,是“爱国”与“民族主义”的一线之隔

“辱华演讲”事件体现出来:以“迎合受众”为第一目的的传媒是可以杀人的。这些利用被扭曲的文本煽动民意的社交媒体成员真的是民族主义者吗?不一定,他们更像是精致的投机者。他们知道自己受众的喜好,所以搜刮素材、断章取义、引导煽动,一次次撩拨受众群的敏感神经,达到推广自己影响力并获得潜在收益(比如赞助、合作等)的目的。这一场不理性的狂潮,恰恰是由那些理性到枉顾个体生命价值的投机者推动的。而追求浏览率的自媒体、立场先行的某些刊物,则纷纷加入这场盛宴,消费人血馒头。最可怕的是,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参与的个体都可以为自己找到无罪的理由。

“辱华演讲”争议背后,是“爱国”与“民族主义”的一线之隔

而这位被人肉、被痛骂的女生,虽然犯二,但其实也有那么一点冤,因为她的演讲本不是说给中国人听的,而是专门为美国高校读者量身订制的。不过,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经历,对于任何一个面向西方人开口的中国人来说,都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如何讲述一个真实、复杂、具体的中国,让西方受众感兴趣、听得进去而又有所收获,让我们自己既不卑躬屈膝又不显得傲慢自大。在这样的张力之中,要摸索一个合适的位置并不容易。

“辱华演讲”争议背后,是“爱国”与“民族主义”的一线之隔

已经在国外留学的人,理应对这种张力的撕扯更有体察。马里兰大学这位同学的致辞当然不尽如人意,如果我们真的觉得“她代表不了我”,那就多做一些向西方人讲述中国的尝试。我们一起来让这幅画面更完整、更多元、更丰富。

“辱华演讲”争议背后,是“爱国”与“民族主义”的一线之隔

而说服西方人的第一步,就是停止网络暴力。这桩因为“社交媒体民族主义生意”而起的事件,如果最终的结果只是营销号盆满钵满、民族主义媒体志得意满、键盘侠日夜狂欢,那这一切只会让西方人加深“中国雾霾深重”的印象。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