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关于当前书法文化地位的有关思考

2017-06-13 13:43:59    闻是书画  参与评论()人

关于当前书法文化地位的有关思考

—孟宝跃(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目前,书法界谈论最多的是书法文化,书法文化中谈论最多的又是书法的文化地位,这一问题既是书法的重大理论问题,也关涉书法艺术的弘扬与发展,极具现实意义,是书法研究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梳理古今中外关于书法文化地位的言论,可以概括出“小道说”、“核心说”、“变化说”三种观点,“三说”各有其弊:“小道说”无视书法存在状况的事实,过于低估书法的社会作用。“核心说”又夸大了书法的作用,实则过犹不及。“变化说”虽然指出了书法地位是变化的,但也没有给书法以恰当的定位。

回顾近一百多年的历史,书法艺术风雨飘摇,书法的文化地位也是时起时伏。从19世纪末开始的切音造字,到国语罗马化运动、拉丁化运动以及后来的汉字拼音化运动几乎是要除掉汉字而后快,汉字被认为是落后的根源。汉字不存,书法焉附?书法的文化地位降至了最低点,在上世纪80年代余秋雨甚至还为书法撰写了祭文,认为“它应该淡隐了”[1](P.65),而同在上世纪80年代熊秉明又提出“书法是文化核心的核心”,把书法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王岳川的言论又有过之而无不及。此中我们不难看出上个世纪人们对书法的文化地位看法的差异。以上的不同观点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确定书法的文化地位。

一、书法的文化地位

确定一种文化的文化地位既要有相应的理论根据,也要看一看现实的情况,还要依据主观的价值取向。有人说历史是可以随意打扮的姑娘,这话不无道理,说明了主观能动性的重要。

在谈到对熊秉明“核心说”的看法时,徐利明说:“熊秉明先生所谓‘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核心’,其结论过于夸张,有哗众取宠之嫌,然书法作为一种高度抽象又极尽点、线之性状变化,极具表现人的性情、精神之境界的艺术表现力与精神感染力的独特艺术形式,确实堪称为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2](P.8)徐先生称书法为“杰出代表之一”,虽然比较准确,但是还没有到位。笔者认为:书法艺术堪作中华文化最佳形象代表。下面试以论述。

(一)书法可能成为最佳形象代表的文化种类的筛选

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囊括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涵盖了各种装备、理论、观念、制度等,文化存在形式可以表现为物质的、制度的或者是精神的,在文化的这个大概念中,各种小文化各自占有一定的地位。各种文化在大文化中的地位并非均等的。

确定一种文化在一个国家大文化中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像室内布置,最重要的位置是挂一幅书法作品还是一幅绘画作品,是摆一尊佛像还是一方奇石,是设计者如何选择的问题。文化是多元的,一个国家应该从多元的文化中选择一种作为自己文化形象的代表,这对于树立独特的文化形象和民族符号是极为重要的。文化虽然是多元的,但作为民族文化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文化种类还是可以选出的,这一代表文化最好符合这样一个条件:有摄人魂魄的形象感、有恒常久远的生命力、有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有涵盖各方的全息性以及卓尔不群的独特性。

哪种文化可以成为中华文化的形象代表呢?不妨按照以上标准先对中国文化中可能成为形象代表的文化种类进行排查,最后将其集中在哲学、京剧、文学、国画、民族音乐、书法等文化种类上或许会得到多数人的赞同。

儒、道、佛的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如果以儒、道、佛中任何一家为代表,都不能兼及其它两家,因而缺少中华文化的全息性。以整个哲学为代表,又显得阵容过于庞大,失去代表的意义。以哲学为形象代表最大的不足之处是缺少悦目的形象性。京剧有典型的形象感和民族的认同感。京剧也会因为大众的喜爱而得到长久的发展,但遗憾的是京剧的历史太短,缺少中华文化的全息性。中国文学、国画、民族音乐均具有良好的形象感、强大的生命力、民族的认同感以及充分的全息性,但相应的艺术几乎各国都有,而且各有其民族特色,以其中任何一种艺术作为形象代表都缺少特别突出的理由,实则是缺乏独特性。

为中华文化找出一个形象代表也确非易事。红山文化可以是中国远古文化的代表,但不宜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孔子可以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代表,但不宜是中华文化的代表;鲁迅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但不宜是中华文化的代表。综合地看,把书法看做中华文化最佳形象代表是恰到好处的。

(二)书法作为中华文化最佳形象代表的理由

书法具有摄人魂魄的形象感

我们先看一看北京奥运会的选择:北京奥运会会徽为“中国印”、体育图标为“篆书之美”、 北京残奥会会徽为“之”字形“天地人”。 这些图标设计中充分利用了书法元素,简洁而深刻。这组设计给了国人满意的答案,这是中华民族集体意识中对书法的认可,它们也成为世界公认的奥运会历史上最好的体育设计之一。这足以说明书法具有摄人魂魄的形象感。

寻找文化形象代表当然要注重形象,这最好到艺术领域中去寻找。书法是“中国人最标准的艺术”[3](P.88),它“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4](P.87)。书法是对自然的抽象,这种抽象的程度比起中国画里所讲的“在于似与不似之间”的抽象程度要高出很多,它一方面来自自然之象,另一方面来自作者的想象和加工,是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最完美的结合,它在极具抽象性的同时又能让人感觉到“世间无物非草书”,万物已寓于其中。具有令人玩味的形象性使书法成为极富有深意的形式。

“文则数言乃成其意,字则一字已见其心”,书法至简至易,线条本身的魅力足以使其跨越语言、跨越国界,展示东方的文化神韵。书法的这种代表性并非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由于它一直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的积淀。对于个人来说书为心画,是个人生命的呈现,对于民族来说,书法是民族灵魂的昭示,是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灵,是历史不同时代的文化符号,更是整个中华文化最优雅的形象代表。书法何止是“如其人”而已,它更是“如其国家”、“如其民族”。

2.书法具有恒常久远的生命力

书法在遭受20世纪的多次重创后仍然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我们不能不敬佩它那不屈的精神以及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余秋雨的《笔墨祭》字迹未干,书法就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书法具有恒常久远的生命力,是因为其有深邃的内涵。在历史上书法艺术就表现出明显的审美先导性,书法上所形成的审美意识被文学、绘画、戏曲等其它艺术借鉴。上世纪80年代形成的书法热,无疑又一次表明了它的先进性,我们说书法热是汉语热、国学热的先兆,应不为过。书法热比国学热早了二十年。现在书法艺术的实用性几乎消失殆尽,这恰是书法艺术精神得以显现的绝佳机遇,这就像山水画如不去除地理图经的实用性目的,其艺术精神也不得充分彰显一样。书法中包含着现代因素,充满着时代所需要的创新的品格、和谐的观念,能够与时俱进,永保魅力。可以说汉文化不灭,书法艺术就永远不灭。中国人没有把心灵交给宗教,而是交给了道德和艺术。书法是中国人永远的心灵寄托。传统文化给书法提供了丰富的给养,书法又反过来给传统文化以巨大的影响。书法很大,是展现中华民族精神最好的舞台。

3.书法具有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任何人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有认同感,中国人对汉字也是如此。汉字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融合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使得以汉字为依存的书法艺术成为汉文化中最具民族性的艺术。汉字的普及性、书写的抒情性、工具的特殊性又使书法为大众所喜爱。书法在学习、欣赏等层次上都有一个梯级结构,不同的人可以达到不同的高度,满足不同的成就感。书法并非是少数人的特权,它既是精英的也是大众的,无论在帝王将相中还是在平民百姓中都有嗜书如命的爱好者,无论在高楼庙宇之上还是在茶馆酒肆之中到处都有熠熠生辉的书法作品。曲高而并非和寡,书法是群众的艺术。“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5](P.286),“中国乐教衰落,建筑单调,书法成了表现各种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6](P.131)

书法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能力,书法作品的书写内容还直接地宣扬了中国人民最喜爱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等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常被作为书写的对象,这些又无疑地拉近了人们与书法艺术的距离。

4.书法具有涵盖各方的全息性

书法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发展生成的艺术,汉字的创造是“外取诸物,内取诸身”的结果,汉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从文字―文献―文化―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汉字乃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根,可以说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化浓缩的精华,具有涵盖各方的全息性。上世纪90年代余秋雨改变了原来对书法的看法,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永恒的缆绳”。

纵向地看,书法可以贯穿中国的文明史。远到新石器时期的陶器,近到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书法总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书法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不同风貌。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汉字发展的历史上清晰地记录了中华文化发展的足迹。新石器时期刻画文字的幽深、甲骨青铜文字的玄奥无不向人们诉说着遥远的故事,秦始皇时期文字的统一是中国各民族走向融合的表征,隶变的发生是中华文化快速发展的先兆,汉字书法的纯艺术化过程正是现代科技发达的反映,汉字承载的信息是其它拼音文字所无法与之相比的。刘熙载说:“秦碑力劲,汉碑气厚,一代之书,无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观晋人字画,可见晋人之风猷;观唐人书踪,可见唐人之典则。”

横向地看,书法和其他文化发生着广泛的联系。这里试以哲学为例,简要地说明书法与其它文化的联系。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不同的哲学观会影响书法家思想方式和表现手法,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艺术作品。中国文人的哲学观往往是儒、道、佛的综合,书法作品也反映了儒、道、佛的思想,书法是表,哲学是里。[7]叶秀山说:“书法艺术的意义,主要不在文字的意思,而是在文字之外,另有其‘超越性’。从某种意义来说,书法因其单纯性而最具有‘形而上’的意味。”[8](P.187)可以说中国书法是看得见的哲学,书法的修炼无不以达到哲学的境界为最高追求。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观、运动观、自然观、阴阳观、和谐观等无不在书法艺术中得到最直观的体现。

5.书法具有卓尔不群的独特性

独特性是书法最为突出的特点。所谓的独特性是指书法是世界上唯一的以文字书写而形成的艺术。书法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以下的因素使其特行独立、卓尔不群:一是书法是在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艺术。

文字乃文明之始,书法艺术从娘胎里带来了其它艺术所不具备的优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都被赋予了法度和情性,笔画的书写质量被不断地提升,结构也日趋精彩。构成汉字的二百多个偏旁部首可以变换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不同形式。同时汉字又具有象形性等特征,可以很好地表情达意。二是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中华文明又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汉字浸染本民族文化之深是没有第二种文字可以与其相提并论的。三是中国汉字的特殊的书写工具。柔软而能表现变化的毛笔、柔韧而能彰显墨彩的宣纸、色玄而能分出五彩的墨汁以及细润而易于发墨的砚台被称为“文房四宝”。这是不同于世界上任何民族的书写工具,这些工具所特有的书写效果以及它们本身所拥有的文化内涵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四是在长期的古代社会中社会各层尤其是社会精英普遍参与的书写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书法文化。这种书法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影响巨大。总的来说书法博大精深,涵盖万有,有法、有意、有情、有态、有形、有质、有韵、有神、有气势,很好地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也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促成了这门艺术的生成、发展和繁荣。

二、进一步维护书法的文化地位

周俊杰说:“作为最古老的中国书法艺术,尽管已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的30多年中出现了躁动、复兴、高潮等几个时期,但真正地使其在整个中国和世界大文化中占一席之地,却还有一段距离,至少就目前情况看,与文学、美术、音乐、戏曲等艺术门类相比,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9](P.570)可见,书法的文化地位还需要我们去积极地维护。这里就如何维护书法的地位谈点个人看法:

近年来在书法界,有人提出“文化书法”与“艺术书法”的概念,我觉得这两种提法不利于维护书法的地位。书法作品既包含着艺术的因素,也包含着文化的因素,以上提法反而割裂了书法中文化与艺术的联系,要么偏执地认为书法是艺术,要么偏执地认为书法是文化。书法是艺术,也是文化,是一种综合素养的反映。是王羲之的书法没文化?还是苏东坡的书法没艺术?这种提法反映了对书法本身的不自信,因而具有消极的意义。如果按照这种分法,以后会不会又有人提出“文化兼艺术书法”呢?书法是不是还可以叫做“音乐书法”、“仿生书法”、“遗传书法”等等呢?在“书法”前多加任何一个限制词都会缩小它的内涵。

目前我国精英层的“去书法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将其怪罪于大众的广泛参与,这是不够公平的。大众参与书法可能是书法民族性的最直接的体现,这是值得大加赞扬的事情。文化精英层的流失主要原因是不够完善的教育制度,教育制度不变,精英层难以返还书坛。虽说中华文脉不断,但这只是就大的文化而言,小的断裂处还是不少的,书法教育就是这样。在韩国、日本等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一直没有间断地开展书法教育时,书法的母国却曾把书法教育丢得干干净净。现在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书法的学科建设也逐渐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书法高等教育的体系已逐渐完备,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础工程还需要加强建设。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书法事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海外文化调查表明, 中国书法第一次超过中国京剧成为海外人士辨识中国的文化符码”[10],随着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随着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理解的加深,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形象代表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书法如果仅仅被视为“小技”,确实是优秀资源的浪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责任编辑:贾明哲)

参考文献:

[1]余秋雨.文明的碎片[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

[2]徐利明.《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总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05).

[3]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4]沈尹默.书法论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5]林语堂.中国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6]宗白华.意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邱世鸿.新文人书法论纲四题[J].中国美术研究,2013,(03).

[8]叶秀山.叶秀山中国哲学文化论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9]周俊杰.书法复兴的寻绎[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

[10]蒋立群.中国“书法”现代定位及跨世纪架构三论[J].书法研究,2002,(01).

孟宝跃

孟宝跃,安徽萧县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现任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学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关键词:书法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