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一份精神追求,也是一种发展境界。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关乎农村产业、生态、文化建设的综合课题,它超越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范畴,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多个领域。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乡村的“非遗”印记、文化注脚正在减少甚至消亡,如何珍视“非遗”历史传承,延续乡村文化脉络,挖掘乡村振兴的文化元素,成为一个重要而深远的课题。
乡村文化“活”的灵魂
“要唱山歌只管来,拿条凳子坐下来;唱到鸡毛沉落水,唱到石头浮起来。”在梅州青青的山梁上,潺潺的溪水边,广阔的田野里,秀丽的梅江河畔,可以听到宛如天籁之音的客家山歌。不仅是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乐、火龙舞、席狮舞、广东汉剧、五华提线木偶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都是客家文化代代传承的生动见证。
在我国,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工艺门类众多,涵盖衣食住行,遍布各族各地,而乡村,则是一个重要的载体。乡村,不仅是个自然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我国有着底蕴深厚的农耕文化,这种农耕文化是“非遗”的土壤,是“非遗”的传统表达。
2018年1月24日,宁夏固原,2018年首届西北五省区非遗文化旅游博览会现场。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非遗”作为民族文脉的精华,是广大农村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其保护与传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非遗”,是乡村文化“活”的灵魂,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资源,就是在提升美丽乡村的文化内涵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