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象征中年危机的保温杯里,为什么放枸杞?

2017-09-06 14:27:05    字媒体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象征中年危机的保温杯里,为什么放枸杞

来源:中华文化溯源 (ID: gmrbjzb)

前些天,枸杞突然在朋友圈火了起来。

起因是有摄影师在微博上发出一张照片,照片里曾经不羁爱自由的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化身手持保温杯的大叔,随即引发一篇热评《记住,中年危机最后的倔强,绝不拿泡着枸杞的保温杯》,让「枸杞」也顺带上了一回头条。

事实上,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表明,明星的保温杯里泡的是枸杞。但「保温杯」和「枸杞」的搭配却毫无悬念地成为追求养生的「中年危机」的代名词。



枸杞仿佛成了冤大头,但内心却沾沾自喜:谁叫我养生保健的名声在外呢?

为什么提起养生,大家首先想到枸杞?悠悠几千年,从一种普通的植物,枸杞是如何一步一步登上养生保健品的明星王座的?

/ 一颗枸杞,中国人吃了2000年 /

要谈枸杞的上位,必须先介绍一下它的家世背景。枸杞身上没有外国血统,它只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植物。枸杞的家族历史悠久,渊源深厚,这为它的成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于枸杞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已出现了「杞」字,《说文解字》的是:

枸杞也,从木己声。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殷商时期,古人可能已经发现这种植物并给它命名了。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第一次明确出现了古人采集枸杞的记载,且多达七处。如《小雅·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枸。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靡,忧我父母。

这说明当时枸杞就备受推崇,但因获取难度大,只有王公贵族有资格享用。

东汉时成书的《神农本草经》第一次对枸杞的药用功能进行了记载:

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

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翼方》、明代医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把枸杞作为药材中的「上品」,并且盛赞枸杞功效通神:

枸杞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可祛,有十全之妙用焉。

坐拥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经过医学专家的专业认证,枸杞成功地完成了成为养生保健品头把交椅的第一步。



/枸杞怎么成了长生不老灵药? /

和任何明星上位一样,想出名,光有实力是不够的。为了上位,枸杞还必须学会包装自己,成为一棵有故事的植物。

在唐代楚州的开元寺,流传着一个关于枸杞井」的传说。

寺里有一口井,井旁长有很多枸杞,高的有一、二丈,其根盘结粗壮。相传寺里人饮此井水,人人面色红润,至八十而头不白、齿不掉。

道书中说:

千年枸杞,其根形如犬状者,方士称西王母杖。

白居易有「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夜吠声」的诗句。这无疑也是将枸杞神化的表现。

如果说在枸杞井的传说里,枸杞的功效还只是延年益寿,到了北宋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枸杞则完全被神化为长生不老的灵药。



书里载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使者赴河西公干,见一个少妇手持竹竿追打一位老翁。使者心中不平,责问少妇:你为何打老人?少妇答曰:他是我的曾孙。

原来,这个曾孙不遵循祖传养生之道,不肯服用祖传仙药,以致八九十岁就步履惟艰,鬓发斑白,故要责罚他。这位曾祖看起来面如少女,可实际已经372岁了。这个传说中的仙药即是枸杞。

这写故事在今天看来当然是无稽之谈,但是在那个追求长生不老的年代,诸如此类的故事无疑成功地加深了枸杞在人们心目中养生之王的地位。


/大V点赞:宣传枸杞的「自来水」/

唐宋以来,追求吃枸杞养生,就和今人食燕窝一样,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众多文坛大家在食用美味保健的枸杞之后,纷纷写诗属文给枸杞打call点赞。

如果古代有大众点评App的话,那么主动给枸杞打免费广告的大V可以翻过几十上百页了。

北宋文豪苏轼在落魄时曾以枸杞根茎果腹,有感于自己的身世,写下了《后杞菊赋》与《枸杞》。

他赞美枸杞「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更称其称为「仙树」,希望仙人能赏赐枸杞,来挽救自己的「衰疾」。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探春与宝钗之口,也暗中给美味的枸杞芽点了赞。在第六十一回中这样写道:

柳家的道:前儿三姑娘和宝姑娘偶然商议了要吃个油盐炒枸杞芽来,打发个姐儿拿着五百钱给我。我到笑起来了,说二位姑娘就是大肚子弥勒佛,也吃不了五百钱的,这三二十钱的事,还预备得起。

为了吃上油盐炒枸杞芽,姑娘们竟愿意花上五百钱,可见其味道之鲜美。

清乾隆年间,时任中卫(今属宁夏)知县黄恩锡写了一首《竹枝词》:

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千钱一斗矜时价,绝胜腴田岁早丰。

翻译成白话就是:我们这儿的枸杞好啊么那个好,价格高啊么那个高!简直是活生生的一个硬广,为了推销自家的产品也是拼了。

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自发点赞之下,社会对枸杞的追捧自然也水涨船」。


经历了以上这三步,枸杞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卒,终于登上了中国人心目中养生明星的宝座。

关键词:枸杞美食养生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