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中元节|鬼有鬼的功能,人有人的任务

2017-09-06 14:54:06    新浪博客  参与评论()人



很多外国人觉得我们中国人的宗教就是祖先崇拜。确实,中国大大小小的节日中,比如清明节,中元节,都多少会和鬼神啊祖先啊打打交道。

今天是中元节,又称鬼节,据说今晚鬼门关会大开,小鬼们会上街游荡。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鬼呢?鬼真的存在吗?如果真有鬼,人又要怎么自处呢?



鬼神是怎么回事?人死为鬼。

关于“鬼神”一词,我们分开来看。

鬼在《说文》中有所提及,“鬼,人所归为鬼”,亦即“人死为鬼”;“神”则泛指神明。在《论语》中,“鬼”与“鬼神”并未严格区分,用以泛指包括祖先在内的神明界。

既然鬼神是我们的祖先,意味着它们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几百年后我们也会成为许多后代的祖先嘛,请问:我们会觉得自己会伟大吗?或是因为我们死了之后就会变得伟大吗?

答案是“不会的”。没有一个人平常糊里糊涂过日子,死了之后就忽然变得很伟大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的祖先也一样,并没有什么超越的地方,也就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了。







鬼神存在有什么用?祭祀祖先。

鬼神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它的功能性——祭祀。

中国人有崇拜祖先的传统,所以鬼神的存在自然就与祭祀有关。早在春秋时代,常提及一句话,就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国家最重大的事情,在于祭祀与武力。若是武力太弱,难免会被强国并吞;若是忽略祭祀,则国家无以凝聚民心,甚至会因此成为大国征伐的借口。

《论语·尧曰篇》记录一段孔子的教材,有如古人生活的重要守则,其中清楚指出:国家所应重视的是“民、食、丧、祭”。

这四件事中,“民、食”涉及“人之生”;“丧、祭”涉及“人之死”。

若是不能正确对待鬼神,妥善安排丧与祭,则民与食在面对必然的死亡终局时,只能陷于无意义的困境中。反之,丧与祭将使百姓向往某种永恒的生命,因而更有勇气与意愿去承担现世的责任。





我们应该怎么对待鬼神?敬而远之。

人和鬼神的关系,内在即为敬,外在即为祭祀。而在儒家来说,“敬而远之”是孔子教我们对鬼神该有的态度。

“敬”是因为鬼神是我们的祖先,我们要像对待父母家人一样心存敬意;“远”是孔子在提醒我们,不要借由鬼神的功能性去利用祖先,比如通过献上很多贡品,钱财,来求得自己升官发财,消灾避祸,这是不现实的。

鬼神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们“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让我们明白人的生命有它必然的限制,使得我们必须要用严肃的态度来面对我们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

所以“敬而远之”就是为了提醒我们,与其祈求鬼神来改变现实的生活状况,不如意识到做人的责任,更好的活在当下.

在这一点上,儒家的观点相当地明确。

孔子和季路有这样一段对话: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没有办法服侍活人,怎么有办法服侍死人?没有了解生的道理,怎么会了解死的道理?只有知道“如何生”与“为何生”,才能明白死的意义。

人生最该担忧的,不是死后会成为怎样的鬼,而是要关切自己这一生,要做成怎样的一个人。





在台湾,中元节期间人们会放水灯祈福。你的家乡在中元节这一天有什么习俗?欢迎给我留言分享。





关键词:中元节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