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夜读 | 白露起,红薯生

2017-09-07 15:00:10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2017.9.7 七月十七•周四

白●露

寓意

天气转凉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

留住乡愁工作室 原创视频《白露起,红薯生》

谚语云:“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至,则秋雨见凉,阴气渐重,晨昏凉气起,草木叶变色。

莫以为白露起,便万物萧条,在我们乡村,还有一茬秋红薯恰恰遇上好时节。

记得小时候,处暑过后,生产队就张罗着莳弄坡地种秋红薯。那时候地少人多,稻田的产出只够半年的口粮,经常饔飧不继,有小半年的粮食要靠种杂粮来补充,因此,坡地上的作物也小觑不得。

春夏季节,坡地上要抢种花生、黄豆、黄粟、饭豆等经济作物;夏收后待秋风起,便是种秋红薯了。这季秋红薯,只要两个多月的生长,便又是满担满箩的收成。

有诗云:“旧年果腹不愿谈,今日倒成席上餐。人情颠倒他不颠,自有真情在心间。羞为王侯桌上宴,乐充粗粮济民难。若是身价早些贵,今生不怨埋沙碱。”我觉得,这是特指我们栽种的秋红薯。

红薯耐旱、生命力强、结实多,随便种下都会有收成。红薯的嫩叶可以当蔬菜,薯块是粮食,薯藤用作猪饲料,地垄下的老藤还可以喂牛——总之,在庄稼人眼里,红薯全身都是宝。

尽管红薯比不上大米可口,吃多了会“烧胃”,但为了适应口味,人们会变着花样地做来吃,蒸、煮、炸、烤,还有晒干、制淀粉、酿烧酒……靠着它,不知养活了多少人!

如今秋风再起,估计村上的老人又该叨念起那句老话了——“白露起,红薯生”。

那时候,七八岁的小孩也要在大人的指导下参加劳动。种秋红薯很简单:先犁地开垄,垄上开沟,沟内下一把草皮灰肥;然后栽薯苗,薯苗有四节,两节埋沟内,留两节发芽;最后手拢回泥,一尺栽一株,如此一垄垄栽下去,很快便成亩连片了。

二十天左右,该给红薯“偿土”了,这时用板筢将垄底的浮土收归薯垄以护苗,一来可以保墒,二来可以翻秧,阻止次生根生长,为垄内的薯块集中养分。

地面上的薯苗,垄过垄地攀爬,很快蔓延成绿色一片。垄下的薯块也在不断长大,甚至会把薯垄撑裂。这时,就到了我们大展身手的时候。几个小伙伴分头行动,捡土块、拾柴火、挖红薯,找个背风的地方垒窑烤红薯。待小土窑烧红了,扒出火炭,将红薯焖烧在滚烫的窑泥下。估摸着差不多烤熟了,就争抢着敲开烤熟的红薯,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一个个被烫得咝咝吸气,还是抵挡不住那香甜的美味诱惑……

很快,生产队开始收红薯了。一垄垄地开挖后,红薯被集中成一大堆,按家庭人口称重、分配,被兴高采烈的人们一担担地用畚箕或箩筐挑回家。

初收的红薯,淀粉含量高,吃起来比较“粉”;待存放一段时间后,淀粉转化为糖分,就变得软熟而甜,这时候煮出来最好吃。剥开皮,咬一口漾着蜜汁一样的黄薯肉,满嘴都是甜糯与芳香,令人回味无穷……

不知不觉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白露节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发喜欢回忆,回忆小时候的这个节点——当然,还有那像蜜酿一样的秋红薯。

“白露起,红薯生。”

作者简介

刘忠焕,广西合浦县人,北海市作家协会会员。1999年开始散文写作,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广西日报》《北海日报》等刊物,迄今发表散文随笔160余篇。现供职于合浦县委党校。

请欣赏:纪录片《记住乡愁》主题曲《乡愁》

.

.

.

END

关键词:白露节气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