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正文

“喜欢”叫“稀饭”,“同学”叫“童鞋”,听听语言学家怎么说

2018-01-31 09:02:50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先说汉语和外语混用现象。钱钟书在《围城》里就描写过一个“张先生”的说话腔调:“可是我有hunch;看见一件东西,忽然whatd'youcall灵机一动,买来准OK。他们古董掮客都佩服我,我常对他们说:‘不用拿假货来fool我。Oyeah,我姓张的不是sucker,休想骗我!’”近年来,社会上这样说话的情况似乎愈演愈烈,不少人都喜欢在说话和写文章时夹杂着使用外文单词。比如人们现在常说的“hold住”,就是典型的半西文半汉字构造的词语。其他如“out了(过时)、小case(小事)、pk(对决)”等,差不多成了汉语词语新写法。难怪有人写了首“中英文混搭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ForeverYoung,问君能有几多愁,asaboywithoutagirl”,也算是对汉外混用现象的调侃和讽刺。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再如“新词新义”问题。语言中出现新词语和新词义,本来一点也不奇怪,但有些词语却是为了“立异”故意“标新”。很多中小学老师“控诉”说搞不懂学生写的和说的是什么词语,如:“我”叫“偶”,“喜欢”叫“稀饭”,“同学”叫“童鞋”,还有“吐槽、神马、悲剧、妹纸、肿么”等。虚词中最典型的是类似“非常、很”意义的“巨、N、狂、粉、暴、真心、各种”等程度副词。更有甚者用字母、数字、标点等来代替汉语的词语,比如“CU(再见)、orz(晕倒)、@(给予)、7456(气死我了)、:)(高兴)、—}(亲吻)、(+_+)(狂晕)”。如果这些都算是“汉语”,那汉语的词语可真是无奇不有了。

又如乱造词语问题。有的是“重复造词”,即为原有的特定词语又造个新词,比如原来说“照片”,现在变成“写真”;还有“恐龙、青蛙、大虾、菜鸟、粉丝、发烧、骨灰”等也都有了新意思。有的是“简缩造词”,比如“麻小(麻辣小龙虾)、个唱(个人演唱会)、酒驾(酒后驾车)”等。还有广告中常见的“改变搭配”,如“随心所浴(热水器)、百衣百顺(电熨斗)、骑乐无穷(自行车)、默默无蚊(灭蚊器)、咳不容缓(止咳药)、无胃不至(胃药)”等,让人哭笑不得。

关键词:语言汉语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