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人物 > 正文

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三位女性

2016-06-13 09:06:54  同舟共进 楚梦    参与评论()人

本文不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功过是非作分析评价,只想介绍被革命政权送上断头台的三位女性。她们地位不同、性格各异,她们也并非完美无缺,但她们嫉恶如仇的品德、从容不迫的风度、美丽动人的气质、视死如归的勇气却是如出一辙,让我无比惊讶、无比景仰、无限痴迷。我认为,她们尽管被革命暴君消灭了生命,但她们倒在地上的头颅依然高傲地面对她们的敌人,她们将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无法抹去的印迹。

安托瓦内特王后】

---她是法国王后,有着高贵的血统和美丽的容貌,也有过不顾后果的任性和不顾身份的胡来。但她是坦荡和磊落的,面对囚禁与死亡,她表现出了一位王后的素质与勇气。她的名字叫玛丽﹒安托瓦内特。

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三位女性

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三位女性

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原奥地利帝国公主,生于维也纳,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斯蒂芬与奥地利女王玛丽﹒泰莉莎的第十五个孩子。为了阻止英国、俄国和普鲁士的肆意扩张,法国和奥地利这两个敌对了几个世纪的欧洲大国缔结了同盟。1770年5月16日,玛丽﹒安托瓦内特作为她的母亲奥地利女王巩固奥法联盟的一颗棋子嫁给了法国王储路易十六。那年,玛丽﹒安托瓦内特15岁。

贵为法国王妃和王后的安托瓦内特,在与丈夫后的长达七年时间里,始终未曾享受过所有已婚女人应该享有的床弟之乐。2000多个夜晚,路易无数次挑逗起她的情欲,却又让她的冲动无法得到满足。青春年少、活力四射的安托瓦内特不得不在梳妆打扮、交友调情、舞池赌桌中寻找快乐。安托瓦内特是一个天性叛逆的女人,她从来没有重视过沉闷的宫庭规矩,也从来没有意识到长幼尊卑的严肃性,她需要自由自在的生活。正如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所说:“她还是个天真的孩子。”(奥茨威格《断头王后》)她常常傍晚时分从凡尔赛宫溜出来,走进巴黎灯红酒绿的娱乐场,直至凌晨才回去。她亦常常参加化妆舞会,在疯狂中寻找刺激。她还沉湎于赌博,常常通宵达旦。正式成为王后之后,她又整天沉浸于小特里亚农(凡尔赛宫中路易十五情妇玩乐的别墅)。这是她的私人领地,连国王进来都必须要得到她的允许。在这里,她废除了所有的规矩,完全不顾宫廷礼仪,随心所欲地玩耍、嬉闹。她追求奢华,不停地购买名贵首饰、服装,聘请专门设计师为她设计服装。由于她的天生丽质与高贵气质,加上日日翻新的服装、首饰、发式,她成为全巴黎和整个法兰西的时尚标签,也成为欧洲上流社会女性争先效仿的榜样。

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吧,安托瓦内特十分高傲,对那些名流贵族她不屑一顾,从来不与他们交往甚至说一句话。对于底层民众她自然无暇顾及也不屑顾及。甚至对于全法国名流贵族趋之若鹜的路易十五的情妇杜巴丽夫人,来到凡尔赛宫将近两年,她在所有重大场合不曾与这位夫人有连任何交流哪怕是一句客套话——她看不起这位靠出卖色相赢得名利的下层女人。母亲、国王路易十五特别是杜巴丽夫人都希望这位未来的王后能够给杜巴丽夫人一个面子也给法国国王一个面子,可安托瓦内特坚决不从。直至两年后,母亲来信说,如果安托瓦内特再不给杜巴丽夫人面子,不仅会威胁到她自己的前途,而且马上会损害奥地利的国家利益——影响奥、西等国瓜分波兰的计划。安托瓦内特不得不屈服于母亲,在一个元旦晚会上,当所有人都向杜巴丽夫人祝福的时候,安托瓦内特也向她说了一句话:“今天的人真多啊。”仅仅几个字,不仅满足了杜巴丽夫人的愿望,也让路易十五默认了对波兰的瓜分。欧洲的局势因为安托瓦内特区区几个字改变了。这应该是安托瓦内特短暂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屈服了。

结婚五年后,在安托瓦内特母亲泰莉莎的一再过问下,当时还在世的路易十五曾经组织御医对路易十六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只要动个小手术就解决问题了。可路易十六还是拖了两年,直到安托瓦内特的哥哥西班牙皇帝约瑟夫亲自跑到巴黎为这位妹夫打气,才让路易接受手术。七年的婚姻生活因此有了夫妻之实。不久,安托瓦内特便生下了一个女儿,之后又接连生下了两个儿子。儿女的出生,让她享受到了做母亲的快乐,她也开始渐渐收敛起她的野性。她照顾儿女、看书读报、缝补刺绣……她想做一个好女人、好妻子、好母亲。可是,法国王后专横、奢侈、放荡、愚蠢的名声早已远播法国内外,她作为一个坏王后的形象受到法国人民诅咒、耻笑、消遣、憎恨。从做王妃开始,社会上便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她生活放纵及国王窝囊、无能的小册子、打油诗,其情节和描写简直不堪入目,安托瓦内特对此嗤之以鼻,她对那些下流、肮脏的人物和行为从来不用正眼去瞧。“项链事件”让她名声更臭。其实,她是“项链事件”的受害者,整个事件安托瓦内特一无所知,完全是一个叫沃卢瓦夫人的没落贵妇众多骗局中的一个。这位夫人利用一心想得到王后垂青的红衣大主教罗昂的心理,唆使她为王后代买一价值160万金币的项链。沃卢瓦夫人将项链据为己有之后却逼迫罗昂付款。罗昂因为无力支付,珠宝商不得已找到王后。安托瓦内特十分震怒,将罗昂和沃卢瓦夫人投进监狱,国王因考虑对王室和王后的影响不同意公开审理此案,可王后却坚决要求公开审理。她不允许别人对她的侮辱,她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尽管法院判决沃卢瓦夫人罪名成立,可法国却认为沃卢瓦夫人是在为王后顶罪,加上沃卢瓦夫人逃到英国后对王后进行大肆诽谤,安托瓦内特成多数法国人心目中的邪恶女人。直至有一天,安托瓦内特陪同国王参加一个活动,当她听到人们只呼叫国王万岁的时候,她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她想挽回,也做了很多努力,她戒除不良习气、接待大臣来宾、协助丈夫管理朝政,可已经无济于事了。

即便安托瓦内特从嫁私法国的那一天起,便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谦虚谨慎、勤俭节约,她的悲惨命运也无法改变,正如她温和善良的丈夫路易十六的命运无法改变一样。原因很简单,她不幸遇到了法国大革命,又不幸生为王后。

安托瓦内特是一个坚定的反革命派,她觉得国王的权威不容挑战、王室的尊严不能玷污。她看到革命浪涛来势汹汹的时候,她想阻止丈夫的改革,可是,路易十六这个全欧洲人心目中的软弱无能的国王,改革决心是如此之大,安托瓦内特除了极其有限的干预之外,只好在内心里祈祷王室平安、法国平安。当法国陷入混乱、王室遭遇危险的时候,路易十六充分显示了他的软弱和没有主见,或许,这个国王不想与人民为敌,或许他知道自己的反抗也是徒劳的。只有她——法国王后安托瓦内特以自己柔弱之躯,与少数忠于王室的力量不停地沟通、商议,请求自己的哥哥西班牙皇帝予以支持,以螳螂挡车之力试图力挽狂澜。大革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亦是雅各宾俱乐部的创始人米拉波(后来成为暗中扱重要的保王派)这样评价安托瓦内特:“整个凡尔赛只有一个男子汊。”然而,最终她所有的努力都无济于事。

从国王和王室被一群妇女(其中有装扮成妇女的男人)以向国王要求面包的借口劫持到巴黎开始,安托瓦内特和整个法国王室的命运就不能由他们自己主宰了。1791年6月20日,她和她的丈夫在费森帮助下的那次逃亡,是他们求生的最后一线希望。可惜,就在他们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被革命思想武装起来的瓦伦民众拦住了。其实,安托瓦内特有好几次逃生的机会,她都放弃了。被押送回杜伊勒里宫后,曾经有一位伯爵夫人打算把王后一人偷偷弄出宫,但被她坚决拒绝了。她说:“我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我的余生要和我的家人一起共同度过。不管别人的评价如何,我们要勇敢地维护我们的地位和声誉。我残存的希望是我们的努力能为孩子们换来以后的幸福。”(奥茨威格《断头王后》)路易十六被处死之后,被囚禁在丹普尔堡的安托瓦内特又有一次绝好的逃生机会,在忠于王室的贵族雅尔约斯的精心策划下、在一个叫图朗的守兵的全力协助下,他们成功地买通了守城司令,安托瓦内特和她的两个孩子以及孩子的姑姑都有机会逃出,可惜因为后来情况有变,只能让安托瓦内特一人出逃,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法国国内一些别有用心的无耻之徒编排了安托瓦内很多绯闻、无数个情夫,那些都不过是子虚乌有的诽谤陷害,唯有费森才是安托瓦内38年短暂人生中情人。他们是在巴黎的一个化妆舞会上认识的,那时候安托瓦内特还没有成为王后。这个瑞典青年贵族被安托瓦内沉鱼落雁的美貌和无拘无束的性格吸引住了,安托瓦内也对英俊潇洒的费森颇有好感。之后,费森便成为了凡尔赛宫的常客。后来这一情况被安托瓦内的母亲安排在她身边的密探得知,她受到严厉警告,费森也被迫回国。四年之后才再次重逢。之后,他在安托瓦内遭受软禁和囚禁的日子里,不顾自身安危,一次又一次秘密潜入安托瓦内住处,给她鼓励和帮助。当时,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的人十分有限,直至十九世纪后叶,人们在瑞典城堡发现了安托瓦内写给费森的大量情书,他们之间的爱情才为世人所知。透过一封封情意绵绵的信件,我们看到了一个向往真情、忠于真情的全新的法国王后,她也是女人,她需要感情的抚慰。

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三位女性

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三位女性

安托瓦内特有一种让所有人包括她的敌人佩服和尊敬的非凡气质和人格力量。无论是被软禁在杜伊勒里宫还是丹普尔堡城堡,还是作为囚徒关押在阴森恐怖的“死牢”,无论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还是默默无闻的造反派,都有可能在她面前转变立场,由敌人变成朋友,甚至敢冒上断头台的危险,为她传递信件、策划出逃。最典型的莫过于图朗了,他曾是1792年8月10日袭击杜伊勒里宫的领头羊,可他与被囚禁的安托瓦内特接触之后,被这个高尚而不幸的女人所打动,转变为她的支持者。逃跑事件败露之后,又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793年10月16日,安托瓦内特充满活力与传奇的生命结束在断头台下。

一直到死,安托瓦内特都不曾向人低下过她高傲的头,也不曾向任何强大的势力屈服过,甚至连发怒、谩骂也没有过。当以妇女为主力的暴徒闯入凡尔赛宫要置她于死地之时,她带着王储和公主站在阳台上,轻蔑地扫射着丧心病狂的暴徒;当丈夫路易十六把革命者递过来的象征革命的红色帽子戴在头上时,她立即表达了反对的立场并严辞拒绝士兵们送上来的“革命帽”;在革命风暴肆意的时候,她陪同丈夫参加公众活动,拒绝穿防身铠甲,晚上睡觉时坚决不要防卫;她走上断头台时不小心踩着了路人的衣服,仍然向这位叫喊杀死她的人说一声对不起……只有一次,当起诉人用卑鄙龌龊的手段诬陷她与五六岁的孩子乱伦的时候,她终于忍不住愤怒了,这也可能是她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动肝火。

安托瓦内特的命运是凄惨的,她是权谋政治和暴力革命的牺牲品,她一切的不幸是因为她生在了帝王之家。令人敬佩的是,尽管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但她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自由、维护尊严的努力;她一生任性、高傲,甚至有些胡来,但她是直率和善良的,不会阴谋诡计不去坑人害人,临死前,她给儿子留下遗言,嘱咐他不要为父母报仇;她是比较奢侈浪费也贪图享受,但她并不比法国其他王后过分多少,罪不至死。她的死让人惋惜,她作为女人的品德让人肃然起敬。

【“法兰西第一女杰”罗兰夫人】

----她是一位出生于普通家庭的女子,因为婚姻让她与政治结缘,又因为大革命让她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她美丽的容貌与优雅的举止吸引了千万人的注目,她出色的才能和严谨的思维让人叹服,她的高谈阔论与爱出风头也让很多人诟病。然而,她把生命献给了她的理想,她用热血成就了她的伟大。她被后人称为“法兰西第一女杰”。她就是罗兰夫人。

罗兰夫人原名雅娜﹒玛丽,出生于巴黎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不出名的雕刻匠。雅娜自小便聪明过人,热爱阅读,具有同龄人中少见的文学、音乐、绘画和表达天赋。因受到父亲渴望平等思想的影响,她十分崇拜英雄人物尤其是古罗马时期的英雄人物。从小就立志建立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与大多数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家一样,她也深受卢梭思想的影响,认为用美德可以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她曾经跟着祖母在乡下生活了三四年,这三四年是雅娜扱幸福快乐的时光。十四五岁的时候,雅娜已经出落为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她在自述中说:“14岁的时候,我大概5尺高,已经完全发育,有漂亮的大腿,娇俏的双臀,高耸的胸部,窄薄的双肩,身姿优雅,步伐轻盈……”(英露丝.斯科尔(《罗伯斯庇尔与法国大革命》)随着年龄的增长,雅娜对爱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她只好依靠读书、写作、参加社会活动来减轻内心的欲望。直至遇到她心仪的男人——比她大整整二十岁的政治家和作家罗兰先生。雅娜25岁的时候成为了罗兰夫人。结婚之后,罗兰夫人的写作能力突飞猛进,她优美的文风和奇特的想象力让读者赞不绝口。

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三位女性

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三位女性

成就罗兰夫人的与其说是她的丈夫,不如说是法国大革命。作为政治家,罗兰先生是这场大革命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是著名的吉伦特派的代表人物。在罗兰夫人的提议下,他们从宁静优美的拉普拉蒂尔搬倒了巴黎,开始了他们夫妻的革命家生涯。

君主政体被彻底废除之前,罗兰曾两度出任内务大臣,让罗兰成为更多人热爱和崇拜的革命家。而罗兰的一些改革措施和重大决定很多都是出自罗兰夫人之手。1792年6月,就任内政部长仅仅三个月的罗兰先生被路易十六解除了职务,原因是罗兰夫人代丈夫向国王拟写的一封要求国王向支持王室的外国军队开战和对不愿支持革命的教士进行处罚的劝谏书,劝谏书的言辞之大胆、激烈令国王十分恼怒,作为国王,他也无法下达这样的命令。于是,只好将罗兰解职。罗兰夫人动员丈夫将劝谏信在国民大会上公开,这封信立即便被广泛传播,罗兰先生被视为爱国主义的殉难者受到空前欢迎和尊重。罗兰先生第二次担任内政部长之后,罗兰夫人又以严厉和威胁的口气,代丈夫起草了要求罗马教皇立即释放被关押的法国艺术家的抗议书,受到革命者的热烈欢迎。罗兰夫人一手将她的丈夫打造成为革命明星,她自己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才女和女英雄。罗兰夫人并不避讳自己对丈夫事业的贡献,她说,没有她,丈夫也是出类拔萃的,有了她丈夫便更加光彩夺目。罗兰夫人的强势和高调,也引来了很多批评,认为她越俎代庖、夸夸其谈、自我炫耀、野心勃勃。但罗兰夫人不以为然,她依然按她的方式参与政治和改革大业。每天,罗兰先生的客厅都是巴黎政客和革命者聚会的沙龙,首先是她的丈夫与其朋友们秘密讨论政务,结束后便在大厅里与来宾们讨论热点问题,而大厅的主角无疑是罗兰夫人了,罗兰夫人的口才、智慧、魅力让几乎所有来客倾倒,大家围绕着她身边,听她滔滔不绝地演说。后来的雅各宾派重要领导人、恐怖专政的倡导者和实施者罗伯斯庇尔很长一段时期都是罗兰夫人沙龙的常客,罗伯斯庇尔对罗兰夫人十分钦佩甚至有点崇拜,他曾经模仿罗兰夫人的风格、词句、语气于他的公开演讲中。他们因为共同的理想而成为朋友。当国民议会中不满罗伯斯庇尔的人想置他于死地之时,罗兰夫妻将他带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躲避,并请求议会负责人保护这位年轻人,让罗伯斯庇尔躲过了一劫。

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三位女性

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三位女性

对于法国大革命史了解不多的人,只知道吉伦特派是保王党,是革命的叛徒,诸不知,吉伦特派比当时任何一个革命派别都更激进,更迫切希望彻底摧毁君主专制统治。法国告别君主政体其主要功绩还在于吉伦特派,他们是在罗兰夫人的提议下,在她的客厅里开始密谋并实施废除君主制的(罗兰夫人还代丈夫起草了共和国方案);对国王判处死刑的决议,也是在吉伦特派掌握议会多数的情况下发生的;向外国军队开战更是吉伦特派的领袖人物布里索的坚定立场。而罗伯斯庇尔开始还是主张君主立宪的。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是大革命时期两个最大的革命派别,其实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建立一个平等的人民主权的社会。只是,吉伦特派不赞同杀戮扩大化,也不愿政府过多地干预市场,有点自由化的倾向。于是吉伦特派与雅各宾派分道扬镳。由于后来雅各宾派采取恐怖手段将吉伦特派赶出议会,他们这群满腹经纶、满腔热情的革命家一个个都被罗伯斯庇尔送上了断头台。

罗伯斯庇尔对吉伦特派开始大清洗的时候,不少吉伦特派的人物都逃跑了包括罗羊夫人的丈夫罗兰和罗羊夫人的情人比佐。可是,罗兰夫人没有逃,她以赴汤蹈火的决心留在了巴黎。在监狱里,她更是坚决拒绝越狱和逃跑。她要用她的血去祭奠革命,去挽救革命,去警醒革命者。

在法国宣布成立共和国之时,罗兰夫人欣喜若狂。她觉得当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她亲自参与了共和国的缔造,亲眼见证了这个伟大的时刻。可是,她马上便失望了。与她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很多人,尤其是那些被送上断头台的革命者。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至死也没有弄明白,革命怎么会革到自己头上来了?罗兰夫人是终于清醒了的少有的革命者,身陷囹圄的她在写给罗伯斯庇尔的信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知道该怎样承受一切事情,我也很清楚在每一个共和国初期,对之起作用的革命在变革中总是会选择主要的参与者作为自己的牺牲品……我写信是为了给你启迪,命运变幻无常——民众的支持也是如此。看看前代那些革命人物的命运吧——先是人民的偶像,后是人民的统治者……但他们能够阻止他们的名字遭受后代人公正的咒骂吗?……”(美JOHN S.C. ABBOTT《法兰西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罗兰夫人道出了“革命定律”,然而,革命非得要这样进行吗?不少革命者是怀揣伟大的理想——争取平等、自由、幸福等等参与革命的,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忽视了手段,他们容忍暴力、支持暴力甚至参与暴力。直至暴力和厄运降临到他们头上的时候,他们才认识到革命不应该这么革,可是,这时候已经晚了。他们没有或者说很少想过自由平等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如果一方自由之后就剥夺另一方的自由,如果公平不包括全体公民,那自由、公平还有意义吗?实质上,一个阶级压迫一个阶级,只能让社会陷入无休止的斗争中,永远也实现不了真正的公平、自由。

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与很多法国女人一样,罗兰夫人也有自己的情人。这个情人叫比佐,他是吉伦特派著名的革命家,一位风度翩翩的理想主义者。在共同的革命活动中,罗兰夫人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比丈夫更年轻、革命激情更加充沛的比佐,因此曾经让罗兰先生十分痛苦。这就是为什么罗兰夫人临死前要写这样的信给丈夫的重要原因,“原谅我,我尊敬的和引以为荣的丈夫,原谅我毅然结束了我奉献给你的生命。相信我,我的生命,更因为你的不幸而爱你,如果能允许我分担你的不幸的话。现在,由于我的死亡,你将从徒劳无益的悲伤中解脱出来。”(美JOHN S.C. ABBOTT《法兰西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罗兰并不是不爱丈夫,或许,她对比佐的爱可能更偏向于精神层面上。她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浪漫、渴望幸福的女性,即使要死了,她对大自然对生活依然充满满怀:“再见了!再见了,灿烂的太阳!之前你把你的光亮隐藏在天空,你一定要给我的窗户镀上金色的光辉。再见了,寂静的索恩河畔,你那原野的美丽是如此幸福地溢满我的心。还有你们,贫穷但诚实的蒂济人民……”(引文同上)

1793年11月10日,一袭白裙的罗兰夫人面带微笑地走出监狱,她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轻快地走上通往断头台的马车。一大群爱看热闹的人围住罗兰夫人,大声叫嚷:“上断头台!上断头台!”罗兰夫人笑着对他们说:“我的朋友们,我正在去断头台,一会儿就到那儿了。送我去断头台的人不久就会像我一样,我清白地离去,他们却将沾满鲜血地前来。你们现在为我的死亡欢呼,那时候,你们会以同样的热情为他们欢迎。”(引文同上)我不知道,那些对杀戮兴趣盎然的人,听了罗兰夫人的话,内心是否有一点点的愧疚与不安?铡刀落下前,罗兰夫人向高高的自由女神雕像深鞠一躬,然后大声喊道:“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这句响彻云霄的警句,如此准确地撕开了某些革命者的面纱,两百多年来一直在人们的耳边回响。

得知妻子去世的消息,逃到乡下的罗兰先生在一条水沟里自杀身亡。

罗兰夫人39岁的人生精彩纷呈,她依靠才智、勇气和锲而不舍的决心,让自己立于大革命的潮头浪尖,亲手参与了共和国的打造,又因为慷慨赴死而让几乎所有人包括她的敌人也不得不对她肃然起敬。而我以为,罗兰夫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她对大革命的反省。她的反省直击要害,直至今天也具有无比巨大的警示意义。

【“侠女”夏洛特•科黛】

----她没有安托瓦内特的显赫地位,也不像罗兰夫人那样获得过众星捧月般的爱戴。尽管她有美丽的容颜和广博的知识,然而她却甘愿在小城里为法国大革命呐喊助威。因为吉伦特派的失败,让这位25岁的漂亮女人义无反顾地走到了前台,她冲到了巴黎,用一把匕首结束了疯狂的革命者马拉的性命。她因此名闻天下,也成为法国大革命史不可漏缺的人物。这个侠女叫做夏洛特·科黛。

夏洛特·科黛是卡昂城一位候爵的女儿。生于贵族之家的科黛从小便养成了爱学习、爱思考的习惯。尽管家庭有浓厚的宗教气氛,父亲又是坚定的保王派,可她却天生叛逆,既不信上帝,也不赞成君主专制。她和大革命时期很多革命者一样,喜欢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的著作,崇尚自由、平等,为了建立一个美德的共和国里,她发誓终身不嫁。她是一个标准的吉伦特派,希望法国来一次彻底的革命,拒绝祝福路易十六,但她也不赞成处死路易。

1792年5月31日,雅各宾派依靠暴民将吉伦特派赶出国民议会。从这一天起,科黛便将雅各宾派看作将大革命引向邪路的敌人,更是视该派的吹鼓手马拉为驱赶吉伦特派的罪魁祸首。一些有幸逃脱抓捕的吉伦特人来到卡昂,他们组织了一支队伍,准备进军巴黎。由于这支队伍人数太少加上一些人的临阵脱逃,进军巴黎的计划成为泡影。前往巴黎的只有一个人,她就是夏洛特·科黛。科黛认为吉伦特派的命运掌握在杀人犯的手里,除了匕首之外,没有东西能够保护他们。杀掉一个狂热的杀人犯,可以拯救无数人的性命。她始终认为,刺杀马拉是一项正当行为。她没有将自己去巴黎的目的告诉任何人,更没有说过任何慷慨激昂的话语。她找了一个借口,带着那本她和她父亲都十分喜爱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来到巴黎。在巴黎的时候,科黛住在一个吉伦特派的议员家里,她没有向这个议员透露她来巴黎的目的,只是一个劲地劝说议员逃到卡昂去,可议员以不能抛弃自己的职责岗位为由,拒绝了科黛的好意。后来,这位议员成为第一批被送上断头台的吉伦特派代表。

1793年7月13日。科黛把匕首藏在披风底下,然后叫了一辆出租马车,来到马拉的家门口。科黛以她所崇拜的希腊和罗马英雄的姿态,走向她的敌人,走向生命的终结,走向她人生的辉煌时刻。马拉得了严重的皮肤病,全身溃疡,所以闭门不出,差不多整天坐在浸泡了药草的浴缸里,写作和待客都在这里。科黛第一次和第二次敲门,都被警惕的房东太太还有马拉的同居情人挡在门外,黄昏时分,科黛第三次敲门,仍然被拒绝。这次科黛不愿罢休了,双方争执起来,吵闹声传到了正在浴室工作的马拉耳朵里,问是怎么回事。马拉的情妇告诉他,一个从卡昂来的年轻女人,说有关于吉伦特派的重要情报要向他汇报。正在浴缸里泡澡的马拉听说有吉伦特派的情报欣喜若狂,立即吩咐让科黛进来。马拉原先只是一名报社记者,因为在报刊和集会上鼓吹暴力革命、煽动民众杀戮而名声大振,成为雅各宾派中与罗伯斯庇尔、丹东齐名的重要领导人。马拉接过科黛递过来的名单,得意洋洋地告诉她,用不了几天,他就会将这些人都送上断头台。科黛趁马拉得意忘形之机,拔出匕首,直接刺入马拉的心脏,仅仅一刀便结束了这个不可一世的革命狂人的性命。杀死马拉之后,科黛没有逃跑,她已经作好了坦然面对死亡的准备。检察官在法庭上指责科黛如此准确地一刺,绝对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时。科黛气愤地大叫:“丑八怪!是他让我成了女杀手!”

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三位女性

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三位女性

在革命法庭受审时,科黛表示,刺杀马拉完全是她的个人行为,她之所以要刺杀马拉是为了平息法国的暴乱。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这位女英雄这样说:“请父亲大人宽恕,未得您同意就擅自赴死。但是女儿是为许多无辜的受害者复仇,并避免将来更多的灾害女生。大家一旦省悟,知道自己是从暴君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一定会欢天喜地。”(美林·亨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

1793年7月17日,夏洛特·科黛被押上断头台,结束了她25岁的年轻生命。当押送科黛的马车缓慢地穿过人群骚动的街道的时候,刽子手对她说:“你会发现这条路很长。”科黛回答道:“不,我并不担心迟到。”刽子手出于同情,故意挡住她头上的铡刀,她却很诚恳地对刽子手:让她看一眼,她还从没见过这东西呢。科黛的头被砍下来之后,一位市民立即跑上去,将她的头提起来,狠狠地煸了几个耳光。

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三位女性

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的三位女性

科黛无疑是幼稚的,她原以为她杀死了马拉,暴行就会结束,千万人的生命就得已拯救。殊不知,当时的巴黎和法国,并不仅仅只有一个马拉,也不仅仅只有一个罗伯斯庇尔,而是有一大批崇尚暴力、以为靠杀戮就可以建立起共和国的革命家,甚至吉伦特派的领袖人物如布里索等人也直接和间接地支持和助长了暴力。科黛的行为正好给一直鼓吹“阴谋论”,认为法国大地上到处都充满了阴谋的罗伯斯庇尔等人更加理直气壮地杀人借口。之后,短短几个月内,有多达数万名包括吉伦特派在内的法国民众被杀,杀戮不仅仅只发生在巴黎,已经成为法国的政治常态,全国各地到处血流成河。尽管科黛的行为比较鲁莽,然而,她的勇气却让许多法国男人们汗颜,尤其是那些把革命口号喊得惊天动地的吉伦特人。吉伦特派重要人物韦尼奥临死前曾经为科黛写下这样的墓志铭:“是她杀了我们,但她也教会我们如何去死。”(英阿克顿《法国大革命讲稿》)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