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眼界 > 正文

知乎书店上线,拿知识变现的事怎么样了?

2016-09-23 09:09:19  好奇心日报    参与评论()人

 在知乎想要的规模化上,它大概得放弃一些自己原本熟悉的路径。

三年前,知乎推出了第一本电子书——知乎周刊。其后,他们又相继推出了另外三个电子书系列,分别是“知乎盐”“知乎一小时”和“知乎周刊Plus”。

过去,你可能在亚马逊或豆瓣读书平台上接触过这些书籍,现在知乎决定把电子书也搬到自己的平台上。

知乎书店上线,拿知识变现的事怎么样了?

在新版知乎应用的“更多”Tab里,新增了一个我的书架选项,点击书架右上角即可进入知乎书店,以后你可以直接在这里购买和阅读知乎出品的电子书。

这个栏目承袭了知乎原有的一些风格,比如在书籍购买页你可以进行点赞和评论,作者可以直接回复读者的评论。点击书籍作者的头像,会直接链接到作者的知乎主页。主页打通了每一个用户的Live、问答、专栏等不同内容。

知乎书店上线,拿知识变现的事怎么样了?

和之前的 Live、值乎一样,知乎书店也是为知乎上的内容生产者提供回报

书店是今年知乎在加入了值乎、知乎Live等功能之后,又增加的一项知识变现功能。

推出的这些不同功能背后,折射着知乎一直以来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如何让用户持续不断地分享高质量的信息?

五年来,知乎从一个小众聚集地逐渐变成了一个拥有5000万注册用户的平台。随之而来的变化是用户每天接触信息的渠道从电脑变成了手机。

这意味着人们在碎片化信息充斥的时代,你很难再像原来坐在电脑前一样,认认真真组织好语言回答每个问题。这对知乎的影响是——优质答案会逐渐变少,所谓的“精英群体”也开始流失。

另外一个问题是,早期混知乎,用户获取曝光度、成为大V的唯一途径是尽可能多地回答自己擅长的问题,并写出高点赞数的答案。

但没太多人有动力年复一年一直这么做。

所以知乎做了一些尝试来解决这个问题。打造知乎书店、值乎或是知乎Live,都为那些优质回答者提供了除问答之外的更多途径来实现知识变现。

以知乎Live为例,根据知乎的统计数据,上线三个月,Live共推出了557场讲座。一场大约时长为1小时的在线语音讲座,能为讲者带来单场上万元的收入。

知乎书店上线,拿知识变现的事怎么样了?

其中知乎用户葛巾所做的一场“正装入门:先穿对,再穿贵”的Live,总计有超过3万人花50元听了这场Live(200人现场,其他是之后买的回顾),创造了整场收入超过15万的数字。

同样为内容贡献者提供回报的还有值乎,在60秒语音问答的火爆消退后,知乎加入了一对一咨询功能,增加知乎里有影响力的“大V”答主们知识变现的路径。

相比起知乎 Live 或者值乎,知乎书店可能是不那么高效率的知识变现方式,本来电子书定价就不高, App Store 内的应用所提供的应用内虚拟物品购买,还需要缴纳 30% 的收益给苹果。如果之后和出版社合作,按惯例大部分收入得给出版社。

总之这对知乎来说没什么“钱途”。但“出书”对写东西的人是一种激励,现在搬到知乎应用里,则能帮助买书的人直接关注到作者。

只是这些激励更多只给了一小圈人

除了知识变现,媒体沟通会上经常提及的还有“规模化”一词。

“知乎Live要在接下来扩展它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知乎的机构帐号希望和更多领域合作,实现规模化的发展阶段”。

这些都是知乎的创始人们在现场所提到的愿景。

当知乎创始人们谈着“规模化”,你会发现知乎社区背后运作的机制却依然是那套早期的方式。

如果你认真观察,会发现在知乎里,排在最前面的不一定是点赞最多的答案。这是因为早期进入知乎社区的用户将拥有更高决定答案优质与否的权重。

说白了就是,周源为你的答案点个赞,可能等同于十个普通用户给你点的赞。

这在早期是一个有效的让好内容脱离杂音的运营方式。但进入知乎越早,并不代表着就是最好的回答者,这批早期聚集在知乎的群体大多只代表当时知乎团队能接触到的人,他们自然在一些领域能有不错的见解,但范围是小的。

知乎Live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知乎的联合创始人李申申在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说:

“目前知乎 Live 的挑选方法主要还是靠团队,个人也可以通过邮件进行申请。”

但知乎并没有形成一套工具化的挑选方法,什么样的标准能入围依然是知乎团队说了算。

最美应用的创始人马力在知乎上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媒记网的一篇文章提到:知乎用户个人认证资格其实很有玄机,除了500强,BAT之流,其他企业能不能被认证为“知名企业”主要看知乎管理层知不知道这个企业。

知乎书店上线,拿知识变现的事怎么样了?

像马力这样的用户,拥有18.7万的关注者,他曾是创新工厂早期成员,知乎在创办两个月后就获得了创新工厂投资。

尽管马力做的这款应用在苹果 App Store 中国区排名长期在 1500 名之外,但这不妨碍它在知乎团队的眼里成为一家“知名企业”。

知乎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了5000万,但它的运作方式依然主要靠着一个100多人团队里的个人主观判断。

但问题是这个全部在北京工作,具体到社区运营可能不足20人的团队的视野,如何能够决定5000万知乎用户想看什么内容?想要了解哪些领域?

这也并不是周源想做的事情。今年六月,《好奇心日报》采访他时,周源拿王思聪举例子:

“如果你找个王思聪,你永远有办法去找他,这些就是放在那里的。但是有知识、普通一点的人,他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个平台上被别人认识,能够成名,这个事情是需要下决心去搭建的。”

我们看到知乎采用了很多方法来激励优质内容的出现,也在使阅读、搜索、问答这些功能互相打通和连接。

但大部分涉及变现的新功能还都是依靠人来挑选,从Live到书都是如此。谁来做Live、怎么做、更多回答还是更多照着自己的计划谈……都是知乎团队直接参与其中。

想实现知乎自己所说的“规模”,它大概得放弃一些自己原本熟悉的路径。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