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眼里,博物馆无异于华丽的文化坟墓,美国印第安人国家博物馆,安那托利亚文明博物馆都是文化坟墓的杰出代表。”稀缺文化应该活性保存,而不是把它们作为文化尸体和化石摆在博物馆。”NYSCPS纽约稀缺文化保护工作室(New York Scarce Culture Preserving Society)抛出这样的观点,在文化界引起巨大关注。
现有稀缺文化保护手段表现乏力
稀缺文化遗产区别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特性是依附于特定群体或特定区域或空间而存在的,是一种“活态”文化。而现有博物馆对于稀缺文化的保存犹如自然类博物馆保存动植物标本一般,陈列在文化博物馆中的各类物品就如同那些动植物的尸体,已经完全失去了活性。典籍对于稀缺文化记载的细致程度普遍性要求不高,抑或是偏重于理想型,对于特定群体的传承(血脉间口述传承、民俗表演艺术、手工艺技能等传承)保护没有建设性方案。NYSCPS认为,稀缺文化的保护不应该仅仅是物质形态保存,而更应体现为对那些作为传承载体的传承人的关注,或对研究稀缺文化的组织或学者提供公益性援助,助其开展持续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NYSCPS(New York Scarce Culture Preserving Society)在此全球性呼吁,应‘活态’保护稀缺文化。NYSCPS将协同各民间组织和政府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发掘和保护,积极推进网络、人工智能等更加多元化的现代手段在稀缺文化保护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