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客家土楼:或方或圆,防兽抗震的土楼民居

2017-04-17 15:25:18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客家土楼:或方或圆,防兽抗震的土楼民居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卫星照片上发现了中国闽西的崇山峻岭之间有几群类似于核反应堆或者像导弹发射架模样的东西。这个发现使白宫惊慌不已,经过不断探测研究发现,这些被疑作“隐匿核力量”的圆形或方形建筑并无金属反应。而这片当时让美国投下大量心血和费用的土地,便是福建的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或方或圆,防兽抗震的土楼民居

不垒一块砖,没有一张图,700年积累的生活智慧,让客家后代在永定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了一座座或方或圆、不怕水火、能抗地震、能防兽匪的土楼民居。这些被国内外建筑专家称之为“奇迹”的客家土楼,隐秘于重山叠嶂里,亦如客家人的性格般,坚忍内敛,不事张扬。

客家土楼:或方或圆,防兽抗震的土楼民居

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以最普通的圆楼为例,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高度的土楼,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

客家土楼:或方或圆,防兽抗震的土楼民居

一座土楼是一个大家庭、小社会。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纳下来。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

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几乎无秘密可言。

客家土楼:或方或圆,防兽抗震的土楼民居

永定客家土楼不仅选址讲究,而且结构奇巧:中轴线鲜明,厅堂、大门、主楼都建在中轴线上,横楼(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与远古中原生土民居建筑、殿堂等风格一脉相承;以祖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以主厅(祖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古朴典雅,楼内整体风格与楼外景观风格协调,部分土楼厅堂雕梁画栋、典雅堂皇;内通廊式平面,四通八达,体现了客家人敬祖睦宗、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

客家土楼:或方或圆,防兽抗震的土楼民居

清末民初以后,由于受各种文化特别是西洋文化的影响,永定客家土楼在继承前期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在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布局结构、审美情趣等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和超越。一些土楼在保留传统的建筑风格的同时,也融合了西式建筑的美,引进了西方的建筑风格、技术和建筑材料,土楼内出现了中西融合的建筑现象。中西合璧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祖堂建筑的西式化、栏杆等建筑材料及其图案的现代化,成为这种独特建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典型代表。在漫长的岁月中,土楼客家文化与土著少数民族(原住民)的文化互相交融,传承了中原一带古代汉文化的遗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客家土楼非遗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