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隐落山间的水墨画卷

2017-06-01 16:56:17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隐落山间的水墨画卷

青山绿水,粉墙黛瓦,雕梁画栋,四水归堂……徽州民居,一直以其独具风格的美,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同时,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被世人关注。

歌德曾赞誉“建筑为凝固的音乐”。它可以像音乐那样唤起人们的美好情感,其本身即具有形体组合的和谐与韵律美,又同时具有可因体现技艺的创新性而产生的新奇美。显然,徽派建筑是做到了这一点的,不管是布局,还是色彩,都能带给人一种统一的格调和风貌。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隐落山间的水墨画卷

徽州地区原为古越人聚居地,因皖南山区气候湿润,为防止瘴疠之气,古越人宅居形式主要为“干栏式”建筑。汉魏以后,为躲避战乱,中原士族多次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隐落山间的水墨画卷

早期徽派建筑主要形式为“楼上厅”,楼上厅室轩敞,作为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保留了古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为解决通风采光问题,中原民居的“四合院”形式又逐步演变成适应险恶山区环境的、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

“天井”是房屋和房屋或围墙围合而成的露天空地,徽州民居大多设有“天井”,“天井”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天井的设计使得屋内有充足的光线和良好的通风效果,同时与徽州的经商传统也有很大关系。按风水理论,水为财之源,经商忌讳财源外流,天井能聚集屋面雨水,名曰“四水归明堂”,以图财不外流的吉利。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隐落山间的水墨画卷

徽州民居以木结构为主,木结构房屋易遭火灾,为避免火势蔓延,又产生了“马头墙”。“马头墙”又称“封火墙”,是在居宅两端墙顶砌筑的高出屋面的山墙,用于防风、防火。“马头墙”的构造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因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粉墙黛瓦的“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又一重要特征。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隐落山间的水墨画卷

早期徽派建筑形式的形成,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居民文化交融产物。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致富后的徽州商人,为回报故土和光宗耀祖,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巨大变化。徽州商人“商而兼士,贾而好儒”,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在宅居建筑中注入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个性化审美追求,促使徽派民居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不仅具有功能的实用性,而且蕴含着丰富审美文化内涵。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隐落山间的水墨画卷

人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徽派建筑的风格特色上要体现在村落的民居建筑上,从设汁、选址、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十地反映了徽州的土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从选址和布局上,徽派建筑多讲究风水效果,追求人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依水势而建,山环水绕、依山傍水是其基本特征。青山古树之间,有山泉溪水之便利,以青山绿树为屏障,青瓦白墙高低错落,野鸟家禽交相鸣啼。窗外远眺,天然画图尽收眼底,天井内洒落阳光雨露,小院中植置花木假山。在这里,建筑充满了人情味和乡土气息,建筑与环境相互渗透,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宛如一幅凝固的中国山水画和一曲中华民间音乐……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隐落山间的水墨画卷

功能实用与工艺装饰的完美结合

从建筑内容到建筑形式上的特点,徽州民居都与皖南山区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相适应,在讲究功能实用的同时,追求工艺装饰之美。

徽派民居的“天井”设计在功能上不仅适应了险恶的山区环境,解决了通风采光问题,而且作为徽派居民的一种重要建筑格式,天井在高墙深宅中给人以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之感,它上顶苍穹、下俯地面,与庭院空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除了标志性的天井与马头墙,徽派古民居建筑在审美追求另外一项突出的表现就是广泛采用木雕、砖雕和石雕,并显示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隐落山间的水墨画卷

宏村承志堂

木雕在徽派古民居建筑的装饰雕刻中占主要地位,横梁、立柱和各种构件中,月梁、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杆栏围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上,均有精美绝伦的木雕花纹图案,其表现内容和雕刻手法皆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徽州木雕精品随处可见,宏村承志堂被誉为“民间故宫”,堪称徽派木雕工艺陈列馆,卢村木雕楼(志诚堂)更是号称“天下第一”。各种木雕层次丰富,繁复生动,且不饰油漆,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展示雕刻的精细和生动,格外显得古朴典雅,精致富丽,虽经百余年的时光消磨,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隐落山间的水墨画卷

卢村木雕楼

古民居中的砖雕和石雕大多镶嵌在门罩、门额、窗楣、栏杆、漏窗、照壁上,采用浮雕、圆雕和镂空透雕等手法,在大块的青砖或青石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错落有致,栩栩如生。“徽州三雕”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浑厚沉雄,神威逼人;或质朴简练,工写兼得。“三雕”作品富有强烈的空间装饰效果,显示出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华,形成了徽派民居建筑艺术独特的审美价值。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隐落山间的水墨画卷

崇儒重教与商业文化相结合

徽州文化是以儒家伦理价值观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孕育和发展的结果。徽州又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论基础——程朱理学的桑梓之地,宗法制度完备森严,人们日常行为完全被纳入儒教礼仪规范。建筑的格局与形式,当然地受到宗法制度的浸染。为保持血统的纯洁性,增强宗族的凝聚力,抵御外族的侵扰,徽派古村落民居建筑,往往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同姓同族家庭聚族而居,杂姓不得混居。即使同一村落,各族宗祠、民居亦界域分明。居第之中,亦严格遵循宗法家族的孝悌伦理和礼乐秩序,按照男女长幼、房系嫡庶有序排列,营造出主次分明、内外有别、尊卑有序的多元聚合。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隐落山间的水墨画卷

以徽商而闻名于世的徽州,却又民风淳朴,尊教重文,崇尚礼仪。徽派古民居中精美的“三雕”(砖、木、石),所雕刻的图案、题额和楹联有很多勉励莘莘学子读书进取、奋发向上的内容,也有不少劝勉后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警句、箴言,其中虽夹杂着封建思想意识和实用功利色彩,却显示出宅第主人的文化品格和精神追求。西递村“履福堂”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弟传家根本”、“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反映出履福堂的主人对儒学的推崇,让人感受到封建文人自命清高和孤芳自赏的情怀。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隐落山间的水墨画卷

同在西递村,“笃敬堂”中有幅楹联却写到“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可见古徽州的教育是以“育人”为根本的,不仅进行正统的封建文化教育,而且重视技艺教育,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各显其能,“崇儒”和“重商”互为结合。

另外,如“能吃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以八千岁为春,之九万里而南”、“作退一步想”等崇儒重教、处世做人、积德行善、状景言志类的题额楹联,在徽州民居中随处可见,成为徽派古民居建筑文化的点睛之笔,也是徽派古民居建筑重要的审美特征。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