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非遗 > 正文

杨华珍:困境中走出的藏羌织绣守护者

2017-08-24 09:00:20    中国文化报  参与评论()人

来到成都后的2个月,正在杨华珍一行即将花光身上所有的钱、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位企业家找上门来,不但用38万元收购了全部产品,还承诺将提供场地,支持她们进行藏羌织绣的创作。“天灾无情人有情。在那一刻,我们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告诉记者。

在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藏羌织绣发展逐渐步入正轨。2009年,位于成都市文殊坊的“藏羌绣苑”成立;2011年,“中国汶川藏羌绣传习所”在汶川县映秀镇建立,开辟了“传承人+协会+公司+农村合作社”的传承模式。9年的光阴,杨华珍和她的藏羌织绣团队逐渐从起步的艰难时期中挣扎出来。

年轻化、国际化成文创“法宝”

经历了发展初期的迷惘,敢想敢干的杨华珍逐渐锁定了青年市场。“年青一代对非遗文化关注度不够的关键原因,还是非遗没有融入他们的生活。”尤其是成为四川大学客座教授后,杨华珍经常主动与大学生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杨华珍的努力下,团队中的年轻人逐渐多了起来,他们时常会到村寨写生,去老艺人家拜访。青春T恤、iPad保护袋、纹身美甲图案等都有了藏羌织绣的印记,且销量颇为可观。

积极开发海外市场,是杨华珍做文创的又一大“法宝”。“海外市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特别的情结。”她告诉记者,每当她与海外设计师交流时,都能感受到对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重和好奇。近年来,一系列知名品牌纷纷和藏羌织绣合作,这部分收入也成了维系日常开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轻化是基础,国际化是发展方向,而品牌化则是理想。”杨华珍说。

一切为了传承下去

“每当我看着身边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为藏羌织绣积极出谋划策的时候,内心既欣慰,又辛酸。”杨华珍告诉记者,获得各项殊荣,累计培训出1000多名“绣娘”,与国际众多知名品牌合作……在外人眼中似乎风光满满的她,脚下之路其实依然艰辛,目前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我担心能否给年轻的传承者们更好的待遇,留住这些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她说。

关键词:藏羌织绣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